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52更新:2024-11-24 00:05:48
这部电影上映好多年了今天不知怎的就点开了观看,仅以我只看过一些电影的普通观众来评价一下,我觉得拍的很好,我不觉得像很多评论那样赚眼泪,反而我觉得是部优秀的作品,或许我看的电影不多吧。
一姐姐会帮弟弟出头,风扇让妈先吹,弟弟先吃了一个西红柿,夜晚第二个是可以分一半妈妈却全部给了弟弟,女儿如此乖巧懂事和妈妈后来放弃女儿这种强烈的对比将中国数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一个文化不高的纺织厂女工在那种人生最艰难的选择下,刚失去了丈夫,现在两孩子又生死未卜,更给不了她时间选择,所以这个选择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选择,即数千年积重难返的重男轻女思想。看完这段我最大的感受是还好我们这个时代不会与我们这种选择,同样这种思想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淡去了。
二地震的场面及时间都把控的很好,即让观众感受到那场地震的可怕,又让一个父亲及丈夫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一切的形象深入人心,丈夫知道不可能两个人都去救孩子,万一孩子活下来一个总得有人照顾,但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最危险的情况即使知道没有希望自己也要丧命,要不要救?这个父亲的行动也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三小女孩对生的渴望让她在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一直敲石头,然而救弟弟三个字从妈妈的口说出来后她留下眼泪闭上双眼,那滴眼泪是对整个世界的绝望,而这个世界就是她的妈妈。最有冲击力的是我们观众已经知道了妈妈在说救弟弟三个字之前说了无数遍的两个都救,并且我们知道最明智的行为也是赶快救一个,不然两个都没了,但作为一个年仅几岁的女孩她不可能理性的去理解,她只知道妈妈为了救弟弟而不要她了。
如果两个小学生打架一个因为学习好老师就把错全归到学习差的同学身上,那么这个同学的委屈度够让他在父母面前委屈的痛哭流涕几天,然而在小女孩身上这种感觉要放大一万倍并且她没有诉说委屈的对象,因为做出选择的就是妈妈。所以后来的32年她脑海里梦里回忆起来的都是妈妈放弃她给她带来的不知所措和痛苦,所以她对“妈妈“这两个字很是抗拒导致平时的生活中跟养母的关系不是很好。
如果我们用上述标准评判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会发现这部电影存在诸多问题。《唐山大地震》其实是分裂的两部电影,前十几分钟是《爸爸妈妈在卡车上那晚地震了》,后面的部分叫《妈妈放弃我以后》。从第一点来看,这个故事讲得很不好,一部电影怎么能允许故事割裂呢?在地震之后的故事中,母亲和女儿根本没有建立起矛盾,导演生生把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给讲得如同白开水一般。《妈妈放弃我以后》这个故事不一定要与大地震挂钩,它可以发生在大洪水之后,也可以发生在龙卷风之后,既然导演在诸多灾难中选择了唐山大地震,那么就不要怪观众说你贩卖感情。在电影的前十几分钟《唐山大地震》制作了不俗的视听效果,可是之后,它的镜头语言稀松平常。
这部电影是否真实地反映着现实世界呢?这应该是让每一部电影自问最多次的问题,无论它是喜剧还是悲剧,无论故事片还是纪录片。每个人都知道地震的破坏力,都对地震心存恐惧,然而,没有在震区,即便你感到了地震,也很难体会到那些遭遇灾难的人的内心。假如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看得再多,也是浮光掠影,看得到的虽然是事实,却未必是真相。
首先我感到特别的羞愧,我是今天晚上才把这部电影看完的!曾经有人给我推荐过但一直空闲到现在…刚看的时候我一直都想退出来,我害怕这些情感细腻的细节!但我知道故事总该有个完满的结局于是我看到直到感觉整个身体被掏空!眼睛是肿的头是痛的晕乎乎…当他们两口子由男欢女爱到舍命救对方,尤其当两个孩子让母亲决定选择保一个的时候…
我能理解到一个做母亲的艰难,那一刻有无奈有心酸,可我们作为看客只能用眼泪去宣泄…当方达奶奶要强行接走方达而方达从车上跳下来跑像元妮那一刻,我想到了我妈妈,我妈妈曾在我奶奶的葬礼上不让我坐凳子非要让我坐她腿上然后抱着我…过后好久我才明白原来我的老妈妈是害怕她百年之后不能再抱着我们!所以从那以后我叫我妈不是叫妈而是叫妈妈…这是情感方面的经历,还有就是地震过后方达跟方登的成长经历,按常理受灾地区的孩子各方面要比正常地区的要落后许多,但是从元妮身上让我对家教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
电影人物海报(6张)
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