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是否从清淡中嗅到真知?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48更新:2024-11-23 23:32:48

随着片尾「哥德堡变奏曲Aria」的再度响起,《如父如子》带着清淡与平静结束了,亦如它清淡与平静地开始。我最早知道这首咏叹调是在托马斯·哈里斯的小说《汉尼拔》中,并在同名的电影里得以窥见这首曲子的优雅。个人以为,导演是枝裕和之所以会将其运用在本片之中,或许是因为此曲的平淡如水,充满了一种宁静自制的情感,与《如父如子》的氛围十分契合。

清淡是这部电影的主基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感情色彩方面,因为多年前护士的恶意迁怒,野野宫和斋木两家的孩子发生了对调,但六年后的今天,护士的悔悟和一纸无情的亲子证明让两家人同时陷入了迷惘。本片的张力并不在于道德或法律层面的是非,而是两家面临的是否换回亲生孩子以及如何去换的痛苦抉择。这样的戏码若换做中国导演去拍,八成会整出许多煽情催泪的场面。然而在是枝裕和的导筒下,这个故事却有出奇的自制与内敛,朴素而缓慢的镜头也同样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有趣的是,在这样的基调下,有限的几处煽情段落反而略显生硬突兀。

另一个方面则在角色。对于两家的四位家长,是枝裕和并没有添加更多评判、探究的色彩,而只是一般叙述性的描绘。野野宫家位于大城市,是典型的日式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忙于事业,严肃冷漠,母亲操持家务,温柔敏感。

在这部主要表现家庭亲情的电影中,赫然存在着一个不同阶层如何看待子女教育的问题。在日本,父母对孩子将来发展的定位有着更加超然和成熟的认识,好比以剧中野野宫为代表的走功利路线的精英派,或者以斋木为代表的顺其自然的随性派,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大有市场,且无分好坏、各有利弊。可是在中国,目前的父母大都怀着功利的心态,甚至为了所谓的「学区房」挤破脑袋,说得好听点是积极进取,但说到底完全是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在为孩子建筑未来,给自己的交代罢了(至少自己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一旦要他们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却又显得那么吝啬。

我又联想到细田守的动画《狼之子雨与雪》,单亲妈妈经过了一番挣扎,终于让两个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天空,但在此之前却早已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作出了榜样,那样的母亲和母爱才真正伟大。

斋木雄大说:「(做父亲的)嫌麻烦可不行,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无论斋木家的教育方式如何,至少这句话是真金白银的。

这个家庭虽在物质层面比较富裕,但条规甚多,在感情层面显得阴冷压抑;反观居于小镇的斋木家,父亲经营着一家小电器行,属于乐天派,而母亲快人快语、较为强势。与前者相比,这个家庭的氛围显然更加融洽,父母与孩子打成一片,既是家长又是玩伴。在此四人中,野野宫家的男主人良多是着墨最多的一个角色,有更多的内心戏,亦是唯一一个有转变的人物。不过即便如此,导演也仅仅点到为止,既不点评是非对错,也没有过多考虑这个转变的合理性以及更深层次的东西。

因此,《如父如子》不但是清淡的,也是浮于表面的,大多数日本观众只需跟着角色的感情走,体会「血缘与感情」之间的碰撞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思想上的负担。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却不得不进行些发散性的思维。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