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3更新:2022-08-15 20:22:25
87版 袭人
要是让红迷们评出曹雪芹自己最喜爱的角色,恐怕很难。但是要说曹雪芹最讨厌的角色,难肯定会异口同声---赵姨娘,而且这种讨厌也爱恨屋及乌了,连她生的儿子贾环也变得---人物猥琐,举止荒废。
似桂如兰
兰花在古代读书人心中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四君子之一。更有爱的痴的,就像清代有位爱兰的痴人,写了一本关于兰花的书,上千品种的兰花一一配图详解,以及不惜一掷千金为一稀有兰花等等。兰花也确实有让人怜爱的地方,花色清雅不招摇,身段婷婷而朴素,而且其又有一种独特的淡雅的幽香使人闻之忘俗。用宝钗的一句诗“淡极始知花更艳”,这真是袭人最好的写照。
袭人原是贾母房中的八个大丫头之一,本名“珍珠”。书后有段尤氏姐妹问贾琏随从兴儿贾府中事,有一句“爷们们未娶妻前,照例在房中放两个丫头服侍”,我想必是贾母看准了袭人的温柔体贴和晴雯的风流灵巧,一同把他们放在宝玉屋里,用意是很明显的了,但是结局一个是被确定身份,一个是被赶出大观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引用一句话,实在是“性格决定命运”。
晴雯是由着性子生活,用平儿的话说是“一颗爆碳”,眼中进不得沙子,不懂得为人处事的方式,更不懂得宽怀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小丫鬟和婆子,这实在是为祸之由也!晴雯的判词中说道“风流灵巧招人怨”实在是有原因的,也有人拿这句来说是袭人嫉妒晴雯,所以在王夫人前诬告晴雯等等,这实在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先说明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情要说袭人是绕不过去的。
根据有二:
其一:袭人这个层次的丫鬟想单独见王夫人汇报工作想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书中袭人和王夫人唯一的单独相处就是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叫人去,袭人还要交待好了才能去。试想如果袭人没有事就是打打众姐妹的小报告?这求见的理由就太荒谬,因为她的本职工作是照顾好宝玉,难道没事就去争风吃醋的报告那些说不通的事情能讨到什么好处。
王夫人托付宝玉给袭人
其二:王夫人赶晴雯出去的时候甚至不认识谁是晴雯,而且对于晴雯的不实回话竟然信以为真,比如“我不常和宝玉在一起,只问袭人麝月两个。”“只做些针线,玩笑一阵就散了。”等等。假如袭人真的
打了小报告,这些话骗的过去么?赶晴雯走的理由是怕引诱坏了宝玉,如果袭人进了谗言,恐怕晴雯早就不保。
但是我们还是要找出真凶来为袭人洗清冤枉,究竟是谁害死了晴雯?这也是不难的事情,脂批中在晴雯责林红玉的话旁边有一句:“得罪权贵之女,乃是为祸之由!”红玉的父母都是贾府的高级管家,想找晴雯的麻烦恐怕不算难。但这只是暗笔,而且林之孝这一家本身就恨奇怪,暂且放在一边,仅供个参考。但是害死晴雯的直接凶手就是那些令人讨厌的婆子们!说到底就是直接凶手就是邢夫人那个倒霉的陪房婆子,这些婆子就是宝玉所言的“鱼眼睛”年纪大了,转以获利为事,喝酒赌博,造谣生事,煽风点火,无所不为!为什么要说晴雯坏话?一是嫉恨这些大房里的丫头平常比她们有地位。二是恐怕有不少婆子受过晴雯不少气,这些人都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到了王夫人要清算的时候,她们的代表人物看有机可乘,难道会放过报复的机会么?!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袭人,不难发现宝钗的影子,对待这些小丫鬟和老婆子们,都是以宽怀问本。书中有次贾芸派人送来白海棠两盆,袭人不但给了抬花来的小子赏钱,连来报信的婆子也一同给了,将心比心,这个婆子怎么想?这总比挨了比如晴雯的骂好吧,更可以想一下这些婆子会在她们之间怎么宣扬这件事,事情虽小,可见一斑。一来一去,到了关键的时刻,这个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真是很恰当!
“袭为钗副”
其实如晴雯如袭人者,我们也可以推及到如黛玉之孤芳自赏,目下无尘,宝钗之守拙藏愚,明哲保身者,她们真的都没有错误,现代人往往喜欢如袭人,宝钗这类稳重,和顺的类型,不喜欢黛玉,晴雯这种清高甚至有些刻薄的性格,其实又何须如此呢!你不能拿自己的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来度量一个完全不和你处于同一时代,思想背景和思考方式完全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的人的想法,那结论必然好笑得很,说到底,只要“尊重”两个字就够了!
让我们接着来谈袭人,要说整个贾府最了解宝玉的人,那当然是黛玉,这种了解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是一种彼此相知的怜爱。宝钗虽知道宝玉的性格,但是她不知道宝玉心中真正想些什么。所以老是喜欢去拿自己的理解去劝说宝玉,想让他走所谓的“正途”,那结果当然是宝玉一跺脚就走了。但是要说真正从生活上了解宝玉的人,是每天和其生活在一起的袭人了,她深知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奇怪到不能口说的毛病儿”,这便罢了,又知“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但是从袭人这个角度来讲,她希望这个人好,虽然她不真正明白宝玉的思想,但是她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规劝宝玉,但硬劝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她只能以柔情箴之,不能不说还是当妈的了解儿子,后来凤姐提议直接给袭人开了脸摆在屋里,王夫人就说:“不妥,宝玉看她是个丫头,恐怕还听些劝”.说到了点子上。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书中最美的嗔箴当然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骗说宝玉自己要回家去,说得有理有据,宝玉果真上当,实在不能接受,袭人就趁机提出条件:
第一件大概就是不可妄语,宝玉是个感情极其丰富敏感的人,如同后面所说的见了鱼儿就和鱼儿说话,见了燕子和燕子低语,外人何尝有这种理解能力,连雪雁那个傻丫头见了宝玉在路边哭就想:“人说有残疾的人到了春天就犯病,感情是犯病了”真真让人哭笑不得,外人瞧在眼里肯定说“这是个傻子!”故袭人是想让宝玉表现正常些,别老是“无辜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这第二件就是要装读书的样子,让上下人都喜欢。请注意-这里是让宝玉假装读书的样儿,而不是劝他去研读经济学问这就是袭人了解宝玉的地方,她不一定从根本上了解宝玉不爱读书的原因,她只希望宝玉能装出个样来哄老爷,以免吃亏!这实在是作为一名丫鬟所能想到和做到的极致了!
第三件的要点就是改掉调脂弄粉,吃胭脂爱红的毛病,这件真真点透了宝玉的与众不同,也不枉宝玉说:“见了女孩儿就清爽”其实这都是宝玉内心敬爱女孩们外在的表达,他想亲近这些水做成的女孩们,他藏不住对这些美丽事物进行表达爱慕之情,那怎么样?外人看了,比如冷子兴:“定是色鬼无疑了!”说到底,袭人是知道宝玉的,但她不想外人误会,就如同她回告王夫人言:“二爷素日的性格偏好在我们堆里闹的,倘若不妨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人多嘴杂,那些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不顺,就贬的畜生不如”“二爷一生的声名品望岂不完了?!”这实在是为难她的良苦用心了!
然后宝玉如何?他当然是满嘴答应了,但是没过多久就全忘干净了!他依旧对着落在青杏的燕子胡愁乱恨,依旧看呆龄官画蔷被雨淋而不知,依旧烫了自己的手仍不知只问玉钏儿烫了没有,依旧不读书却喜欢看杂书,依旧父亲不在家就消闲日月,甚至要靠姐妹们帮忙写字帖交差,依旧想吃鸳鸯嘴上的胭脂。如果宝玉不依旧做这些“错事”,那宝玉就不是宝玉了,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劝没有用就抹煞袭人的苦心,作为一名丫头,这实在是她能尽到的本份和超越的职责了,就像她说的“我的这些心也只有灯知道了!”。
有人拿袭人来说什么“奴性”,那我只能说喊这些的人真是没心没肺!在那种制度下,袭人--作为一名被卖进侯门做丫鬟的弱者,还能有什么选择!易中天在品三国里说过:“要拿现在进步的历史观去读历史。”但是我在这里说脱离了历史而去拿现在的环境去要求历史,是不现实而且必然会出错误的,而且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说在那个时代,那种制度,袭人是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她幸运的来到了一个对下人不错的侯门,遇到了一个尊重自己的公子,而且敬爱有加。连“平常人家的小姐都没有这样尊贵”。我们单从人性的角度去看,袭人应该怎么办?!
她忍心不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她的工作么?这并不是什么“奴性”,而是“良知”“良心”!更何况宝玉那么好的一个人,她爱这个人!真心的爱!
袭人的工作之优秀贾府上下有目共睹,几乎得到了所有“高层”的认可,宝玉挨打,王夫人听了袭人的一番表白,非常感动。终于扶正袭人,这实在是袭人这个身份的人所能得到的最好归宿。关键是宝玉也喜欢她,尊重她。连薛姨妈都说:“她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凤姐估计早就对袭人赞叹有加:“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王夫人更是含泪说道:“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得她长长远远的服侍一辈子,也就罢了!”这当然是一位母亲美好的愿望,可惜世事难料,最后居然是:“勘叹优伶有福,可惜公子无缘”。连宝钗都留神窥察,觉得其言语志量深为可敬。湘云和黛玉听说袭人的事,也相约去道贺。
一个小丫鬟得到如此些的评价,难道不是她尽力的回报吗?后来袭人被宝玉误踢了一下,半夜咳血出来,心想自己:“少年咳血,必不长久,不觉灰心,把素日的争荣夸耀的心尽灰了.”袭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她也想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想更好的过生活,这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么?她付出了努力,心血,从而得到了回报,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可责备的!她又没有伤害别人!
别人为之可恨,我独为之可怜!
后记:87版红楼梦的结局并没有按照高鹗续书所写拍摄,而是征集了当时很多红学家的意见,自己写的剧本,所以有后来,袭人嫁给蒋玉菡后遇见宝玉的情节。
袭人又逢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