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吻》中爱情的美好总是抵不过生活的现实吗?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99更新:2024-11-23 23:21:45

     影片中多次场景的末尾都利用了‘门的关闭’作为收场的方式,此处一来暗示了场景的结束,二来则利用门框的矩形构图将安托万和私人侦探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于是,我们将看到安托万开始了他的侦探工作。正如方才所说,特吕弗在这个会面场景里交代安托万成为一个私人侦探的方式是隐喻性的,而隐喻性的表现手法存在着暧昧不清的因素,我们可以将这个画面理解成安托万想要成为一个侦探,也可以将它理解成安托万有事想要拜托这个私人侦探去做。所以下面的段落肯定是要来解决观众心里的这个疑问的,那么导演特吕弗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个信息传达给观众的呢?完全的影像叙事。在下面这段两份多钟的段落里面,我们不会听到任何一句对话,也不会听到任何一句独白,而是纯粹的镜头组接。

 

影像叙事是以影像作为传播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因此如何结构影像的视觉逻辑就成为了叙事的基础,而这则来自于镜头序列的有效排列。纵观整个影像段落,其中的叙事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微中宏’三观镜头的运用层次分明,既完成了对叙事的要求,又很好的控制了影像流的节奏。 即便没有精致的画面做依托,也没有华丽的特效做渲染,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组接,其间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感却是那么真实,令人印象深刻,也许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安托万喜欢上了克里斯汀,并且经常去她家,但克里斯汀总是有意地避开他。一天,他略施小计就帮助克里斯汀父母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克里斯汀对他也开始有了好感,在经历了一番事情后,安托万辞去了侦探工作,成为一名电视维修工。某天,在为克里斯汀家修电视的时候,两个年轻人终于走在了一起。

 

“在《偷吻》那样的作品里,人物高于环境,高于背景,高于主题,处于首要地位,他们比结构要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演员事关重大”。纵观全片,摄影机镜头几乎是无时无刻不聚焦在安托万身上的,也不难理解,毕竟是特吕弗带着自传性质的五部曲,而安托万又是他本人的银幕化身,自然一切围绕着安托万的行为目的做文章。整部影片都给人一种忍俊不禁却又略带忧伤的感觉,因为安托万自身夹带着浓重浪漫气息以及一种时间倒错感,他似乎是属于19世纪的年轻人,他安静、容易陷入自我幻想,业余的娱乐方式是阅读。

这是影片第一个与安托万相关的镜头,《幽谷百合》,巧妙的是,这个微观镜头不单单展现了安托万与时代脱轨的个性气质,也成为了后面情节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在片中随意可见安托万手捧读物的镜头。在好友克里斯汀家中,ps:当时就觉得这姑娘长的真像另一个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回到段落内容上,此处是安托万和克里斯汀父女二人关于安托万工作的一次趣谈,无论是克里斯汀的不甚在意,还是她父亲带着诙谐的观点解读,无不体现着法国人天性中的自由浪漫。和大多数的法国电影一样,爱情成为了《偷吻》中的一大主题,而法国人的爱情电影总是能把写实和浪漫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融合的很好,让人觉得自己真的就可以这般浪漫的活着,而不是处处被现实的考虑所束缚。在这一点上看,内地的爱情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宣教大于体验的感觉。“我们应该像优秀的职业妓女那样,为嫖客营造爱的幻觉,让他们满意,给他们安慰,但拒绝吻他们”,特吕弗如是说。结合片中的这个镜头,很难不让人将其理解为特吕弗通过自己的影片实现自己电影观的表达,新浪潮么,当然要做‘作者电影’。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其后的一段情节是安托万生气离去后在楼梯上又勾搭上了另一位‘热心’姑娘,而之后却并没有描述他们之间活动的镜头,故可以认为导演特吕弗并无意展现安托万服完兵役后如饥似渴的欲望,而是想要通过这么一个小桥段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

被军队开除的二等兵安托万,他在兵役时常给他的好友克里斯汀写信,回到巴黎后克里斯汀的父母给他介绍了一份旅店接待员的工作。但他因为私自放一个男人进旅店房间抓获正在偷情的妻子被老板解雇,而同时他也认识了随男人一同而来的私人侦探。

1968年的法国是动荡的,有着类似于“五四”的学生运动,同样是外面世界的声音,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不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而变成了‘毛先生’(毛泽东)和‘卡先生’(卡斯特罗),60年代的那些关于毛和卡的高调宣传吸引了一大批充满激情的西方青年。因而在60年代中期法国学生运动中,红色思潮占到了主导地位,这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改革的理想化追求。

与此同时,特吕弗开始了《偷吻》的拍摄(1968年2月5日),“2月9日,我晚了两个小时才到达摄影棚,因为我刚刚参加完法国电影资料馆委员会的会议。经政府投票,会议决定免去亨利-朗格卢瓦的职务,由‘官方’候选人皮埃尔-巴尔班接任。从那天起,我在生活中扮演着电影人和战斗者的双重角色”,“这就是当时所谓的‘电影资料馆事件’,法国政府企图掌控朗格卢瓦历时30年搜集起来的电影资料”。【摘自特吕弗的《眼之愉悦》】

这是贝托鲁奇在03年拍摄的《戏梦巴黎》中叙述背景的片段,而有趣的是两位导演不约而同的用了这个背景讲了一段爱情故事,只是《戏梦巴黎》中的政治隐喻色彩会更为浓重一点,而《偷吻》我认为最多也只是在开篇浮光掠影的提了一下这件事,而且提的方式也是极其平静极其隐射的。

这是影片开头的两对空镜头,其间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两组镜头的头一个镜头都是交代环境的全景镜头,只是从第1组的环境镜头中只能得出‘城市街道’这个概念,但紧接着的中景镜头中显示的电影资料馆却告诉了我们这是在巴黎,之后的一个推镜头展现细部特征,告示牌上的‘RELACHE’表示资料馆停止运营了。再来看看第2组,起先的环境镜头一目了然,除了巴黎,估计我们想不到任何其他地方,摇过来后的中景镜头展示的是一幢灰石建筑,也许乍一眼看来和一般的居民楼没什么区别,但细细一看,一层楼是全封闭的?!什么情况?!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跟着推镜头的指引注意到这个高悬着的半圆形栅栏窗,其后的镜头就是安托万服兵役的场景。

经过这样一个对比描述,我想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特吕弗把法国政府欲通过解雇朗格卢瓦从而达到控制其辛苦搜集的电影资料这个行为,比作是监禁人身自由一般。

而这可以认为是法国五月学运的一大主要争端,这么多‘闹事’青年一齐走上街头,夹杂着口号,充斥着与警察之间的武力冲突,我不觉得这意味着他们推崇共产主义,他们只是刚好把这个名号‘拿过来’用一下罢了,实质的内容或许可以称为无政府主义,这个可能更合适一点。或许是传统自由观念的新生,亦或许是战后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总之他们是造反了,一群20出头的青年人,你说能有几个说的清啥是共产主义,啥是无政府主义(包括我),也许几个带头大哥还是懂点的,但后面跟着的那群造势起哄的,我估摸着八成都是吃饱了撑的。反正人生活环境好,整天没事做么,不单吃不饱可以闹革命,没事做也是可以闹革命的,你看片中的安托万服完兵役后潇洒一回后就开始了在各行业穿梭打杂的经历,完了过的还特无忧无虑,整天打扮的人五人六的到处晃,谈情工作都不亦乐乎,这种生活不逮着点事做估计也留不下什么给历史了。但游戏么,玩玩也就结束了,所以在当时闹事的这群学生得知了文*革真相的时候,激荡了不长时间的红色浪潮就此褪去,这批青年也大多面对现实,走上了工作岗位。所以特吕弗也没有刻意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和政治的瓜葛,片头的这个隐喻桥段最多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因为后面的内容和这个真搭不上多少关系,你要说有政治元素,或许只是出现在下面这样一种略带轻松玩笑性质的画面中。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