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16更新:2024-11-23 23:08:52
老版《西游记》从改编上来说,吴承恩写的又不是电视剧剧本,当然是要改的。至于怎么改,那要符合戏剧和电视的规律。剧版西游的特色之一是,它借鉴了大量传统戏曲的技巧,无论从编剧上、场景布置上还是演员表演上。事实证明,这一套,在观众中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六小龄童有一个其他猴都没有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古典江湖气。林庚的《西游记漫话》说孙悟空实际是一个闯荡江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学艺时的师傅菩提祖师的一些话听起来既无神仙家气味,也少佛家色彩,说的正是市井江湖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江湖上防身的手段,学艺是孙悟空性格的起点,菩提祖师的教诲和处事方式对孙悟空有极大的影响。之后孙悟空的故事也和三言二拍中很多市井传奇非常相似,比如都善于“偷”,再比如见多识广、谈吐老道。而猪八戒则是初入城市的农民形象,时刻想念着高老庄简单的劳作收获老婆孩子热炕口的日子,所以他在孙悟空眼中笨拙、短见、小家子气。但即使猪八戒,也曾说出“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这样江湖气十足的话。
只有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继承了一点原著的江湖气息。周星驰的孙悟空讲的是男孩的成长故事,黄渤的孙悟空则是无国无家、无君无父的叛逆少年形象,这两个孙悟空实际上是非常西方化的,男孩的成长,一直是西方文艺的母体,在我们的传统里,历来鲜见类似的形象,能找到的,大概只有哪吒和悟空,这两个似乎也只有以西方审美的眼光看待时,才会发现这层意味。周星驰和黄渤的孙悟空我也很喜欢,他们是真正给传统故事注入新视角的人,而并非狭隘地以西方的视角,否定掉我们的传统。
作为一个作家,写一个角色写到极致就是“标记”这个名字,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或称呼自此有了生命,有了故事,有了温度,有了内容,比如“蓉儿”、“白七爷”、“小哥”,好像谁都可以叫,可是奇妙的是我们居然会想起同一个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之一。而这种存在于同一文化体系的陌生人之间的默契,就是我们捍卫这个文化的理由。
而一个演员演一个角色演到极致就是“标记”这个角色,就是演员与角色浑如一体,甚至分不清到底是谁演了谁,以至于在群众心里达成一种默契,提到某某角色,默认的就是他。以至于自他之后的所有版本,如果模仿则东施效颦,如果不模仿则恶搞胡来。这是种本事啊。
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特感动,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十四亿人心里只有一个齐天大圣。
我们尊敬的刘小龄童老师,你是我们心中永不变的经典,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用心去演,那有演不好的.走马观花,一辈子也演不好!
因为六小龄童把孙悟空真的饰演得活灵活现,让你一度认为他真的只是一只猴子。他的一举一动,一抓一挠,都是那么的逼真,那些动作都是像一只猴子一样。即使那时候的化妆技术并不高,但六小龄童的眼神,却非常的逼真。那种机灵的回眸、盯住,都会让人觉得他就是孙悟空。
即使后来有很多很多版本的孙悟空,但他们都没有演绎出真正的猴子作风。唯独六小龄童做到了,他的一跳一蹦,都是那么的轻盈。他对于孙悟空整个形象的拿捏是非常的准确,让观众无法诟病。
最后,那就是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是每年寒暑假必播的神剧。三十多年又如何,每年必须跟观众见面。要知道看见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让人无比的熟悉,他早就在观众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