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36更新:2024-11-02 09:21:45
《笑傲江湖》这部影片的意义和其意境是现在很多武侠片所做不到的,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武侠电影越来越流于动作设计的华丽和各类小道具的鬼魅,重点放在了“武”上,而忽略了那个“侠”字,现在的武侠电影就像是包装精致的快餐,我们吃的开心,但缺少了令人留恋的味道。《笑傲江湖》用一幅诗情画意的画让我沉浸于古朴的唯美,又用一首余音绕梁的配乐让我体验到侠者的荡气回肠,这就是经典,一个“侠”字的意境足够令观众去慢慢品味了。
如果说《笑傲江湖》一书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大群个性鲜明、心理复杂的人物形象,那么电影则绝对的保持了原著的这一成功之处。电影在改编的基础上,虽然对人物的身份,背景,甚至人物姓名都做了重大改动,但你不能说这些改动是一种损害或歪曲。我们看看电影对几个人物的重新定位:首先最大的改动是“林平之”这个人物,从电影的情节上看,张学友扮演的那个人物根本不是真正的林平之,他只是东厂太监手下的一个小幕僚,打入到华山派内部去做内应的。就这样,原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的身份全部变更。不过结果如何呢?原著中林平之就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为报仇而不择手段的险恶小人;这些性格特征和片中出现的假林平之如出一辙,而且也使得只在影片中出现的东厂组织有契机与其它线索或人物连成纽带。这种能使影片整体布局严合,并不失损害人物形象完整性的巧妙改编,值得称道。第二个应该说说由张敏饰演的魔教教主,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原著中的任盈盈,但是她的戏份和作用被大大削弱了,原因是在原小说中,魔教的大多数人物都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这样就使得魔教仅仅成了一个完全陪衬的“龙套”团体,这样并非坏事,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再组织一条完全忠于小说的新线索,一定会喧宾夺主,很不明智。影片的这样处理其实是成全了情节主干,从人物角度看,原著中岳不群觊觎葵花宝典而牺牲自己女儿,实则直接伤害的是令狐冲,青梅竹马恋情的毁灭成了最大悲剧因素,但如果走积极的路线,让坏人得到惩罚,就简单得多。电影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任盈盈的线索可有可无,略去反倒使片子简洁流畅了许多。看着令狐冲与那个男孩而气十足的可爱师妹打马远去,了却了很多观众读小说时所留的遗憾。
金庸的小说大都卷轶浩繁,一部电影因时间的限制很难将金庸小说中的故事完整的提炼出来,因此改变金庸的电影关键是能不能提取其小说中的精华。这部《笑傲江湖》可以堪称是改编金庸作品中的经典。电影的故事几乎脱离了原著小说,但影片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和原著中的相差无几,洒脱不羁的令狐冲,阴险狠毒的左冷禅,城府极深的岳不群,因此尽管编剧改编了小说中大部分的情节,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得到笑傲江湖的影子。当然《笑傲江湖》不但是金庸小说改编电影中的经典,更是武侠电影中的经典,看完电影后,我只能用八个字形容,诗情画意,余音绕梁。
武侠片大师胡金铨通过电影的画面、配乐、人物的对白多重因素为电影营造出一种侠的意境,这种古朴中带着侠义,浪漫中带着唯美的意境恰恰是如今很多古装片所缺少的。构成这种意境的第一层元素就是电影的画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影片的画面在合适不过了,烟雨、栈桥、清泉、小溪、竹林、吊楼….这些景物给我一种久违的清新自然的感觉,让我实实在在的品味到了古装片中的这个“古”字。更令人叫绝的是电影的那首配乐沧海一声笑,光是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而片中的这段琴箫合奏出的旋律既透着一种浪迹天涯的漂泊感,又有一种归隐山野的归宿感,而横架在漂泊和归宿之间的正是英雄侠客笑傲江湖的万丈豪情。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提起这部电影时,或许第一个印入脑海的正是耳边回荡的这首《沧海一声笑》
笑傲江湖的故事其实是一场武林权利的游戏,本来徘徊在这场游戏之外的令狐冲却被有意无意中卷入了这个是非的深渊,胡金铨对金庸这部小说的理解是透彻的,因此,尽管电影没有了原著小说中很多精华剧情,但影片依然可以保持住一个对于权利追求的主题。东厂厂公、欧阳千户、左冷禅、岳不群,他们都是这场游戏的博弈者,在现实的江湖中,他们早已没了那种传统意义的古道侠肠,相反看似放荡不羁的令狐冲其骨子里更有一种侠的本质,或许这种侠不是金庸所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大者侠,但这种侠至少是为朋友、为爱人、为弱者的小者侠,生在一个太平盛世的江湖,令狐冲能有这种侠已然不易了,当所有人都在为了《葵花宝典》而拼的你死我活时,
令狐冲却能置身事外,对什么武林秘籍视而不见,或许他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潇洒快活的人生,他只想喝喝酒,跟小师妹一起唱唱歌,这就是他的江湖,他的骨子里没有做大英雄、大侠客的理想,也没有做武林盟主,天下第一的野心,但这种对自由、快乐、无约束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