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22更新:2022-08-12 00:46:05
如果你看过《无间道》的第一部,那么你一定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
看到陈永仁被反派卧底一枪毙命,,想必观众一定会对这种结局感到唏嘘。
可对于电影中陈永仁这个角色来说,牺牲固然是一场悲剧,但同时也是一种善终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藏在刘建明的结局之中。
将时间回拨到陈永仁和刘建明当卧底之前,彼时的刘建明还是韩琛手底下的一个马仔。
初出茅庐,在江湖上也是无名小辈,而这种出身,正好符合韩琛选拔卧底的标准。
在电影开场的这一段,韩琛说了一堆鼓动人心的场面话,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生死,应该自己做决定。
但对于此时的刘建明来说,如果要想活着,那么他就没有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
而当刘建明喝下韩琛递过来的送行茶,他就已经将自己的命运堕入了无间之道。
无间一词,取自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
在佛经中,明确列举了十余种罪过,犯者,将被打入无间地狱。
其中就包括“破和合”,按照现代通俗的理解,当卧底正是犯下了这种罪过。
在被韩琛安排进入警校之后,刘建明就作为一粒掺入警方势力的沙子,潜伏下来,至于能够成长到何种地步,那就要看他的造化。
与此同时,警校生陈永仁因为不守警校规矩,被警校作为负面案例当众赶出了警校,这是刘建明与陈永仁的命运第一次交织在一起。
面对陈永仁落寞的背影,刘建明暗自说了一句:我想和他交换,而这句台词,正是刘建明内心的真实写照。
他想摆脱现在的处境,但他的一举一动不仅要受到警校的限制,还得接受韩琛的遥。
所以,去与留,他都没有选择。
而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是两位卧底各自的成长之路。
刘建明不仅以优异的成绩从警校毕业,而且在官场上,也是步步高升。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在黑道中摸爬滚打的陈永仁。
平日里,他不仅要与警察斗智斗勇,还得在帮派势力中用拳头拼出一条血路,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更重要的是,他既要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是个警察,又得不间断地用另一种人格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想做好人的坏人,往往只需要一个转身,而要扮演坏人的好人,就得接受无尽的煎熬。
他曾无数次向黄警司抱怨自己的境遇,但后者每次都能打消他放弃的念头。
多年之后,刘建明与陈永仁在一家音像店相遇。
此时刘建明不仅在警局中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与他相比,陈永仁走的路虽然坎坷,但也算有了成绩。
现在,他已经成功打入韩琛的势力范围之内,这对于警方而言,就相当于在韩琛的身边安置了一台窃听器,在关键时候,就能发挥奇效。
但陈永仁的命运却在这个时候有了新的变化,在警局中,知道陈永仁身份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直接负责陈永仁的黄警司,另一个,是当初参与选拔卧底的警校校长。
如今,宋校长已经离世,现在能够证明陈永仁身份的只有黄警司一个。
所以,黄警司才会在这个时候找陈永仁谈话。
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因为陈永仁最近的心理状况出现了波动,出现伤人的次数越来越多。
如果不适时敲打,那么他很可能就成为一只断线的风筝,他得提醒陈永仁,要记住自己的身份。
像他这样的卧底,是兵还是贼,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但如果只是敲打,那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敲打之后,还要安抚,而这种安抚,也并非是虚情假意。
多年来的合作,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情同父子。
对于陈永仁来说,黄警司的存在不仅是作为他的上线,而且还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信念,也是陈永仁相信自己是个好人的最后底线。
其二就是黄警司想要尽快解决掉自己的老对手韩琛。
现在,他已经将棋子插入敌方的腹地,但时间拖得越久,这枚棋子就越发危险。
一旦这枚棋子遭遇不测,那么这十年来的运作将会前功尽弃,所以他想知道韩琛最近会在什么时候行动。
在了解完基本情况之后,黄警司答应陈永仁,干完这一单,他就不用再做卧底的工作,只是陈永仁并不相信黄警司的承诺。
而在更深处,他已经开始怀疑,“罪孽深重”的自己还能不能当好一个警察。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恰好印证了陈永仁正处于无间地狱之中。
而相比于陈永仁的清醒,刘建明却用另外一种方式,麻痹自己的内心。
在警局中,刘建明不仅兢兢业业,而且还深受领导的赏识,在同事中间,也积攒了良好的口碑。
以至于刘建明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愿记起自己本来的模样,他企图用这种欺骗为自己营造出另一种不受无间之苦的人格
也许是因为刘建明表现地太像一个好人,同为卧底的大B才会适时打破这种微妙的幻境。
而大B这一角色看似不起眼,其实可以深究,他很可能是韩琛安置在刘建明身边的眼线。
一是辅助刘建明行动,二是监视刘建明的动向。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建明从未脱离过真正的地狱,而彻底让刘建明意识到这一点的是黄警司对韩琛展开的尾部行动。
虽然对韩琛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也并非没有收获。
首先,现在黄警司已经明确知道,警局之中出现了内鬼。
其次,既然已经打草惊蛇,那就让陈永仁顺藤摸瓜。
而这种局面,就彻底打破了刘建明对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幻想。
与黄警司一样,韩琛也开始着手调查自己身边的内鬼,他也同样想到了自己安插在对方阵营中的卧底,也就是刘建明。
只是此时刘建明的态度有些暧昧,面对韩琛的指示,他一开始还想以卧底档案他碰不到为由进行推脱。
但哪怕自己已经在警局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也无法与韩琛讨价还价。
在那一刻,刘建明是慌乱的,也是狼狈的。
他就像妻子笔下的小说人物,需要在不同的角色和人格之间进行转换。
好丈夫,好警察,这些角色他扮演得越好,只能说明他演得越真。
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即是他正在经受的劫难。
而相比之下,陈永仁却在李心儿的心理治疗室找到了自己的安全区,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睡上一回好觉、。
他问李心儿,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虽然李心儿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但在柔情似水的眼神中,他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安宁。
所以他才会放心所有的戒备用同样温柔的语气告诉她:“其实,我是一个警察”
纵使前路未明,只要相信这一点,那么即便是无间地狱,他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而此时的刘建明,已经是进退两难。
警方这边,已经选定刘建明着手调查藏在警局中的内鬼。
能够拿到这一机会,一是因为他过硬的能力,二是他深受上司的赏识。
如果不是因为韩琛,我想他一定能在警察这条道路上官运亨通。
但只要刘建明还在韩琛的控制之下,那么戴在他头上的所有光环,就都是镜花水月。
对于抓内鬼,双方都在展开行动。
在电影院里,刘建明从韩琛的手上拿到了需要调查的人员档案,而躲在后排的陈永仁正悄然地盯着这一幕。
在刘建明与韩琛分开之后,陈永仁就冒险跟了上去。
此时的刘建明已经察觉自己背后有人跟踪,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回头。
因为他一旦暴露,他就有失去一切的风险。
患得患失,也是他正在经受的劫难。
他得到得越多,他害怕失去的程度就越深。
好在韩琛打来的一通电话,让陈永仁不得不放弃眼下的行动
而当刘建明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的时候,他打算加快找出卧底的进程。
因为自己接受了警局中调查内鬼的任务,所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展开调查。
在将韩琛交给他的资料与警局内部的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刘建明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他想起了黄警司曾对他说过的话:“跟着韩琛,应该会有收获”。
反之,如果想从韩琛身边抓住内鬼,那么跟着黄警司,就一定会有收获。
眼下,自己拥有在警局中调查所有人的权力,所以他就通知大B,让他24小时跟踪黄警司,表面上是调查黄警司,其真实目的是引出韩琛身边的卧底。
而接下来的发展,也验证了刘建明的想法。
陈永仁在看到韩琛找来一堆新人,准备开始交易之后,就借故离开,约黄警司见面。
而得知消息的黄警司,也立马做出反应,赶赴天台,负责监视的大B自然也观察到了黄警司的动向,并将这些信息,告知了刘建明。
来到天台黄警司得知韩琛的部署之后,就自觉大事不妙,在看不到胜算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打退堂鼓的准备。
可傻强打给陈永仁的电话让形势急转直下,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该不该打退堂鼓的时候,而是如何才能从韩琛的包围中全身而退。
在这种危机时刻,黄警司的做法是,让陈永仁先走,自己留下断后。
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即将遭遇不测,黄警司想说什么做最后的嘱托,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留下什么话,这都将成为悬在陈永仁心上的尖刀。
他已经耽误了陈永仁十年,他不想在死后还继续成为陈永仁身上的包袱。
但这种好意对于陈永仁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他还是亲眼目睹了黄警司死在自己的面前。
多年来,黄警司一直都是陈永仁信仰的支撑。
可现在,他不仅失去了唯一能够证实自己身份的上线,还失去了在迷失的时候,把自己拽回来的绳索。
对于未来的路,陈永仁已经没有了方向,而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
刘建明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纵容韩琛的野心,那么自己迟早会成为弃车保帅的车。
在这个时候,他一定想起了韩琛当初所说的那句:“生死,应该由自己决定”
既然不想成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枯骨,那么就必须将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上。
所以,他拿起了黄警司的电话,并拨通了陈永仁的号码。
而在与陈永仁正式建立联系之后,刘建明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卸下陈永仁的戒心。
但陈永仁说了一句自己还有没办完的事,刘建明也马上就领会了陈永仁的意思
他一定是想私自行动,去找韩琛复仇。
如果陈永仁得手,那么就肯定不是干掉韩琛那么简单,万一他从韩琛口中探知自己是卧底,那么刘建明肯定是在劫难逃。
所以他才会提醒陈永仁:“我想黄警司不想知道你犯法”。
而他给陈永仁提供的方案是,两人联手,抓住韩琛。
刘建明首先利用媒体放出消息,将卧底的帽子戴在死去的傻强身上。
而这样一来,陈永仁既摆脱了自己身上的嫌疑,又促使韩琛做出下一步的反应,比如,转移货仓。
接下来的行动,就都在刘建明的算计之内。
他不仅决定了自己的生死,还让韩琛死在了自己的枪下。
除掉了心头大患,刘建明有些忘乎所以,以至于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第一, 韩琛在警局内不仅安插了他一个卧底。
之前提到的大B就是其中之一,而根据大B的表现我们也推测出,他其实早就知道刘建明的真实身份。
也就是说,无论刘建明有没有干掉韩琛,他的无间之道也不会消失。
第二,他并没有妥善处理当初韩琛交给他的档案,而这一致命细节也让陈永仁发现了刘建明的真实身份。
这对于后者来说,同样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在陈永仁看来,刘建明是比韩琛更可怕的对手。
有人说,陈永仁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是他不知情的误判
但真的如此吗?
我想做出这种判断的人,一定是相信了之后刘建明在天台上的那一句台词
“以前我没有选择,但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但好人,是选择出来的吗?
今天有选择,他就当一个好人,明天没选择,他就当一个坏人,如此趋利避害,这本身就不符合好人的标准。
而站在陈永仁的角度,他不可能去相信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卧底。
更何况,此时的陈永仁正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答案,即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
与刘建明不同,他是一个警察,他的信仰让他无法回避自己身处的无间之道。
所以,哪怕他知道前路凶险,但为了寻求解脱,他必须找刘建明做最后的了断。
我想陈永仁早就预想到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自证自己的身份,但将罪犯绳之以法,是他作为警察的责任。
而此时大B的出现,虽然让整个故事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但也让陈永仁本不好安排的结局,多了一种悲壮,也多了一些浪漫。
回顾陈永仁的一生,在警校生时,他一定意气风发,他也一定想为整个社会匡扶正义。
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信念作为支撑,他恐怕早就脱离了黄警司的控制。
但为了当好整个卧底,他也同样罪孽深重,尽管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在所有的罪过面前都戴上一顶正义的帽子。
但他知道,有些错误,并非是身不由己,他是人,所以他无法原谅自己。
从这一角度来说,以一个英雄的身份谢幕,陈永仁可以算作是善终。
但活下来的刘建明在目睹陈永仁被害以及亲手干掉与自己同为卧底的大B之后,他就彻底失去了从无间之道中解脱的机会。
因为他的执念并不允许他做出像陈永仁那样的选择。
最后他拥有了一切,但又失去了一切。
在很多时候,他想在坏人中当一个好人,他也想在好人中,忘记自己是一个坏人。
但现在,他不仅出卖了好人,他也出卖了坏人,无论在哪一边,他都没有了安身之所。
欺骗人一时容易,欺骗人一世,也容易,但如果想绕过自己,这才是无间地狱设下的最后一道陷阱。
“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相比于已经牺牲的陈永仁,刘建明才是困于无间地狱之中永不得翻身的那一个。
我想只有想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刘健明在最后也仍然想与陈永仁互换命运。
《无间道2》最后,死里逃生、蛰伏在泰国的韩琛回到了香港。表面上看,他是应黄志诚警官的要求,当污点证人、指证倪永孝;实则,韩琛是要借此机会,和倪永孝作一个了断,正所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韩琛是一个颇有野心的人,却一直深藏不露、很会处事,不仅让黄警官觉得他“还象个人”,能为己所用,两人甚至还成为了朋友。
早期的香港,黑社会猖狂,警方也常常以暴制暴。当黄警官要他除掉黑社会大佬倪坤、取而代之时,韩琛却一口回绝,“我这条命,是坤哥给我的,我若帮你对付他,我还算是个人吗?”
但知夫莫如妻,玛莉很清楚韩琛的心思,又不想让他为难,于是听从黄警官的唆使,暗地里让刘健明枪杀了倪坤。“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
倪坤死后,韩琛却没有象玛莉所期望的那样另立山头,甚至在倪坤昔日四大堂主都起了异心、蠢蠢欲动的时候,韩琛仍然沉下心来,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不得不说,韩琛的眼光确实毒辣,早就看出倪永孝是个狠角色,而那四人却成不了气候。果然,倪永孝一出手,就稳、准、狠地,逮住了他们的把柄,然后各个击破、分化瓦解。
倪永孝用了四年时间巩固自己的势力,却在“生意”很红火的时候,故意流露出退休移民、要将生意分给四大堂主的想法。韩琛知道倪永孝要借此清理门户、铲除异己了,却没想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步棋。
韩琛奉倪永孝之命前往泰国商谈毒品生意,玛莉担心他的安危,情急之下说出了自己暗杀倪坤的事。韩琛这才明白,倪永孝早已暗中查出父亲被害的真相,现在要一并报仇了。
韩琛在泰国九死一生,在挨了一枪捡回一条命后,与泰国毒贩达成交易,待联手除掉老大倪永孝后,分控香港和泰国的毒品市场。韩琛要回香港争夺地盘,更要报倪永孝杀妻之仇。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
以污点证人身份回港,被倪永孝以绑架妻儿相威胁而主动送上门去,再到人质船上泰国手下杀三叔,泰国毒贩到夏威夷绑架倪永孝的家人,倪永孝气急败坏拿枪威胁自己反被黄警官射杀……韩琛深知每个人的人性弱点,利用这些棋子,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最后,黄警官有种被算计的不甘心,他问韩琛“是否早就料到我会帮你杀他”,韩琛不置可否。
几年前黄警官教唆玛莉杀倪坤;师兄死于倪家门徒的旧仇,加上好友陆警官被炸身亡的新恨;在陈永仁拿到倪家罪证前,不甘心倪永孝最多几年刑期,黄警官甚至暗示韩琛“如果要他终身监禁,除非他杀了你”……
黄警官在得知韩琛的人最终将倪永孝的家人斩尽杀绝时,终于知道自己已养虎为患,却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