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13更新:2024-11-24 05:04:23
起源一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
起源二
源于妫姓, [5] 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
起源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起源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 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诸部落,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其首领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长期留居洛阳达十七年(公元261~277年)。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鲜卑的代国被苻坚所灭,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 [10]
起源五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分布于营州至平州一线(今辽宁朝阳至河北卢龙)。在薛延陀部故居地(今蒙古国西北部杭爱山脉),至今仍有许多薛氏族人生息繁衍,他们都是古薛延陀部的突厥族人后裔。唐朝时期的营州、平州,均属于汉、晋、北魏时期的古辽西郡,这就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所称的“辽西薛氏”之源。 [11]
起源六
源于冒姓,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今陕西户县),闯荡江湖,在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基本释义:
(1)草名。
(2)古国名。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今山东省滕县东南五十里有薛城,即其故地。
(3)姓。
基本含义:
1.用莎草编制的雨衣:薛、莎、青薠(fán)。——司马相如《子虚赋》
2.春秋时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县南。
3.姓。
一、薛的笔顺:横、竖、竖、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
二、拼音:xuē
三、部首:艹
四、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南。
2、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
3、姓。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薛卞
[xuē biàn]
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 薛烛 和能够发现宝玉的 卞和。后比喻善于鉴识和发现人才者。
2、薛瑶
[xuē yáo]
唐代新罗人。
3、薛伯
[xuē bó]
春秋时代诸侯国薛国君主。
4、从毛薛
[cóng máo xuē]
听从毛、薛二公的建议,回兵救魏。
5、薛涛牋
[xuē tāo jiān]
见“ 薛涛笺 ”。
6、薛陶笺
[xuē táo jiān]
同“薛陶牋”,见"薛涛笺"。
7、薛陶牋
[xuē táo jiān]
见“薛涛笺”。
8、薛越
[xuē yuè]
狼藉遗弃。
9、斛薛
[hú xuē]
部落名。又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