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项英(百科-项英)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8更新:2024-11-24 04:43:30

叶挺和项英合作那么不愉快,为什么不换人?
叶挺是国共双方认可的军长,共产党没有权力撤换,项英是新四军元老,党内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选了。遗憾的是他俩性格差距太大,叶挺潇洒倜傥,项英呆板固执;具体一点说叶挺喜欢吃小灶,项英吃食堂;叶挺经常着装新潮,项英看不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果换成是陈毅,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可历史不容假设。
叶挺项英简介

叶 挺,字希夷,出生于广东惠阳县周田村一农民家庭,15岁考入中等蚕校,后考入陆军小学、升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国民党,到粤军一支队任副官、少校参谋,后到孙中山警卫团任营长,1922年6月15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包围了总统府要杀孙中山,他率部接连击溃敌人五次大规模进攻,使孙中山安全转移。

1924年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到苏联留学并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后任中共组织的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他率独立团打先锋,在汀四桥、贺胜桥战役中,足智多谋、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接连升为副师长、师长。北伐军在武汉庆功会上,蒋介石亲自给他授勋,并继续提升为第11军副军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指使夏斗寅、杨森部袭击武汉,他临危受命,率部将叛军击溃。8月1日,他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12月11日以起义军总指挥的身份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占领广州城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被中共广东省委作出“留党察看[]”不恰当处分。

1928年周恩来、项英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他闻讯赶去,准备在总结南昌、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时诉说自己的意见,共产国际代表说他政治动摇,遭到冷漠,他一气之下不告离去,被共产国际开除了党籍,从此脱党,在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流浪生活。

日本侵略东北“九一八”后的第二年,他怀着报国之心回到澳门,开始与有关方面接触,曾以客座参谋身份参加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与李济深等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6年5月在香港见到从莫斯科回国的中共潘汉年,得知王明[]的《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潘希望他利用自己影响对两广及其他反蒋实力派做疏通工作,他即偕同中共华南工委书记宣侠父等到李济深家转达中共这一策略,随即举家迁居上海。1937年9月28日被蒋介石任命为新四军军长。

项 英,原名项德龙,出生于湖北武昌一职员家庭,15岁考入武昌纺织厂,成功地领导了一次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而成立工会,1921年底筹备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从此开始了职业工人运动,1922年4月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到上海参加中共“二大”,8月在郑州被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在三大中心站组建立16个工会,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举行京汉铁路全线大罢工,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发展。

1923年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使上海的罢工斗争迅速扩大到22个工厂3.5万工人,并乘胜成立了上海纱厂工人总工会,使共产党在上海工人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为五卅运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26年秋,回武汉成立总工会和工人纠察总队,任总队长,率部配合北伐军作战。

中共“四大”、“五大”连续当选中央委员,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当选国际监察委员,斯大林单独接见了他,并赠送他一支刻有斯大林姓名及日期的甘纳式手枪和钢笔,对他寄于很大希望。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

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

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

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

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项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叶挺


高敬亭之死。项英,叶挺谁负责?
其实高敬亭就是电视剧《新四军》中的“常山虎”四支队司令员,当时他屡次不执行军部的“东进”命令,被叶挺毙了,在那种历史环境下很难说谁对谁错,但高敬亭当时资格的确很老,跟陈毅,徐海东都差不多,建国后党内也为他平反了,他对革命是有大贡献的,所以电视剧《新四军》里是被送到延安去了
高敬廷的死,叶挺和项英扮演了什么角色?
内部的斗争问题了,叶和项都有责任
叶挺和项英谁先去世?
我记得当时是叶挺去和国民党谈判了,并被扣压
项英留下指挥部队突围时,因身上带上新四军经费若干,他身边的不知道是警卫还是其他,遂起歹意,将其杀害
抗战结束后,国共谈判时,要求国民党释放被扣压的叶挺,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后只有叶挺被放出,但在乘飞机返回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如果叶挺,左权,杨靖宇,项英没死的话他们在55年应该会授予什么军衔?
左权肯定是元帅,因为他当时的级别就很高了
叶挺和项英有矛盾?什么矛盾?为什么有
叶挺和项英有主要是生活习惯,军队指挥,军队建设上的矛盾。

    在生活中,由于两人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必然存在一些不同的作风和习惯。如叶挺经常让他的厨师烹制一些家乡菜,邀请项英等军部领导同志及追随他来新四军的老袍泽们一起聚餐。叶挺还酷爱摄影,闲暇时,常挎上照相机拍摄驻地周围的风光。在国内外人士来访时,他也总爱拍些照片以作纪念。对于叶挺的这些爱好和习惯,项英认为这有悖于他所提倡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在叶挺那里聚过两次餐后,他就再也没有去过,并提醒军部其他人也尽量少去。军部里的人就渐渐和叶挺疏远了。

  叶挺是以党外人士身份出任新四军军长的,而当时党在新四军中实行的是党委负责制,各项工作均由党的组织系统贯彻执行。因而,在工作上,叶挺虽身为军长,但由于他不是党员,不能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阅读党中央的指示电报,就连军长职内的事情,项英也不放手让叶挺去做。

  在部队建设方面,叶挺一贯提倡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但项英却不以为然,他担心叶挺会把我军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一起反掉了。在战略方针上,叶挺非常赞成党中央决定新四军“向北发展,向南巩固”的战略方针。当时,南边是国民党第三战区30万部队的驻地,新四军向南活动,反而会增加同国民党军队的摩擦。向东发展则可直接威胁日伪统治重心。东进之后,再向北发展,将使我苏北、苏南、皖东各部队汇合起来,壮大华中抗日力量。项英却对中央的这一方针犹豫不定,对于叶挺组织部队挺进皖东的各种努力,他表现得忧心忡忡。同时,国民党的防共、溶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已使叶挺在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的作用越来越小,他深感有愧初衷,无能为力。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