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15更新:2022-08-11 20:00:16
张仪离开楚国,并未直奔秦国复命。张仪准备在降服楚国的情况下,准备趁热打铁说服山东诸国纷纷“事秦”。
搞定楚国
张仪首站选择直奔韩国而来。张仪与当年的苏秦不同,他并未采取“先扬后抑”的策略去说服韩王,而是直中要害,将韩王眼中认为的大好河山以“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贬损的一文不值。然后,张仪以秦之强“带甲百余万”。如果韩国不亲近秦国,秦国出兵讨伐,即可占据宜阳,而裂韩。然后,再向东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林苑,即刻变为非韩之地。韩王在张仪的恐吓之下连连称是,表示愿意惟秦国马首是瞻。
张仪搞定韩国之后,立即回秦国,向秦惠文王详细说明了此次出使楚国、韩国的情况。秦惠文王对张仪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以六邑封张仪为武信君。
复命获封
张仪在秦国短暂休息之后,又率领秦国使团东向齐国而来。面对大而强、富而美的齐国,以及沾沾自喜的齐湣王,张仪改变了游说策略,满口“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之类的赞美之词。然后,张仪给齐湣王分析了当前诸侯列国的国际局势,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臣服,赵国割河间而入朝事秦。此时,齐国若不事秦,秦国可以驱韩魏而攻取齐国南部,同时令赵国出兵渡清河,直指博关,到那时临淄、即墨将不再为齐国所有。
齐不惧秦
在齐湣王看来,齐国雄踞东方,自古不患秦,而今张仪虽危言耸听,但也没必要招惹好战的秦国,况且口头事秦于齐国毫无损失。
张仪搞定齐国之后,一路向西直奔赵国。张仪见到赵王后直接以当年赵国支持苏秦合纵山东六国的事情展开话题。赵国很有能量,以至于秦国十五年而不敢出函谷关。但是,秦国也在赵国的压力下,完成了“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守白马之津”的战略。秦国忍耐赵国已经很久了,正准备渡过黄河,跨过漳水,占据番吾,与赵国决战于邯郸城下。而今,秦楚已是昆弟之国,韩魏已是秦国的东藩之臣,而齐国也愿意献鱼盐之地与秦国交好。
秦国计划以三路大军解决赵国:一路堵塞午道,令齐国帅军渡过清河,驻守邯郸之东;一路驻守成皋,令韩国、魏国驻扎河外;一路驻扎在渑池,相约四国联军同时进攻赵国,最终四分赵国。
赵王一听,张仪除了兴师问罪,即是对赵宣战。无奈之下,赵王只好答应与秦国交好,再不谋秦。
赵国已定,启程赴燕
张仪搞定赵国之后,直接率团北上,吓唬燕国。燕国虽偏居北方,与秦国隔赵国,而今燕王闻听赵国割河间而入朝事秦,立即魂不附体。张仪直接恐吓燕王,齐国、赵国惟秦国马首是瞻,如果燕国不事秦,秦军可出云中、九原,令赵国讨伐燕国。
燕王二话没说,直接献上常山之尾五城以求和。
张仪游说列国,满载而归,但未至咸阳,即得到消息秦惠文王去世。秦国继位之君秦武王自太子时即对张仪不感冒,而更严重的是秦国群臣立即落井下石,张仪陷入困境。
听闻秦惠文王去世,张仪沮丧万分
张仪的处境立即被诸侯列国获知,随即纷纷背弃与张仪的盟约再次合纵谋秦。
历史的巧合之处令人称奇,张仪、苏秦均费尽心血游说诸侯列国,但随即又破灭。
秦朝末年,由于不满秦王朝的暴政,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为王,天下再次陷入混战。在众多起义军中,项羽是出身贵族的名将豪杰,身材高大威武,勇猛无匹,而刘邦则是出生贫民的流氓无赖,起初二人的实力悬殊极大,因此在二者起初的几场战争中,刘邦屡战屡败,而项羽攻无不克。刘邦日日贪恋酒色,不思战事,丝毫不懂兵法,他几乎没有想出过任何一个战术,没有指挥过任何一场战事,没有策划过一个计谋,但是一代英雄楚霸王为何会败在这样的人手下呢?原因只有一个,性格决定成败。
刘邦虽然事事不懂,但他有人献策,遇到障碍有贤臣出谋划策,刘邦志向远大,眼光长远,懂得用人,听人的意见,隐忍有谋略。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善于笼络人心,能够一步步去慢慢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项羽呢,勇有余而谋不足,没有长远的计划,过于自负、自我,不采纳旁人的意见,一意孤行,且过于自信,不把刘邦看在眼里,最终埋下祸根酿成大祸。
疑心太重,说他疑心重,也正是刘邦了解他的弱点,才故意挑拨他与身边最忠诚的谋士的信任,此人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即是唯一能与韩信抗衡的范增,而项羽一经挑拨便真的怀疑本可以最信任的人,最后范增因气极而死,这样一来刘邦的攻心术便又赢了。
此外,项羽情商极低,从刘邦手中拿下关中后,将之毁灭,皇宫烧毁、不留活口,所攻占的城池无一幸免,如此一来不利于得民心容易引发君民矛盾。此外,项羽没有刘邦那般冷静的头脑,遇到困难和失败会变得十分暴躁甚至气馁,身处四面楚歌之境时已经自我放弃无心再战,遂与虞姬饮酒放歌,双双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