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朱元璋把杨宪怎么处置的)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32更新:2024-11-24 03:19:09

明朝杨宪简介 杨宪怎么死的大揭秘

朱元璋把杨宪怎么处置的

朱元璋把杨宪杀了。

173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为明朝的中书左丞。杨宪当了领导后性情大变,上任台后就开始收拾李善长那帮人,因为杨宪的弟弟杨希圣被李善长罢免了,所以杨宪就怀恨在心,一心想报仇。

但李善长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无论资历还是智谋,杨宪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史书说,杨宪急进与个人私念,使他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杨宪经常借机在朱元璋说李善长的坏话,胡惟庸也加入反对杨宪的队伍。所以杨宪执掌不到一月中书省,就因为犯了事被朱元璋杀了。

扩展资料:

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

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

临出发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而派出的纪检干部。果然,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

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

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

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个人则充军发配。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杨宪


刘伯温和杨宪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杨宪(?-1370),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人,字希武。明朝官吏,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罢去旧吏,更用亲信,专决省事,族侍御使刘炳,劾左丞汪广洋,广洋因免官。杨宪后的外甥科考抄袭被朱元璋抓个现形,朱元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杨宪审理。最后杨宪被胡惟庸查出审理舞弊,后被朱元璋处决、抄家。
杨宪在历史上是一位酷吏吗?

明朝初年最精彩的一场戏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其赖以起家的淮西旧部间的权力斗争,最终以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的蓝玉案而落幕,凡是朱元璋认为威胁皇权的开国功臣被屠戮一空。在这场大戏中曾经有过一位流星似的人物,中书左丞杨宪,快速崛起又快速陨落,对于他因何而死史书上是含糊不清,十分蹊跷,咱们只能推测一下。


1


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府,成为左右元末局势的势力之一,杨宪前往投效,进入朱元璋的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负责文书工作。但是从杨宪在史书上的少量记载来看,他获得朱元璋的信赖靠的不是行政能力,而是情报工作做得好,是朱元璋早期情报组织检校中的一员,对外搜集张士诚、方国珍等敌对势力的情报,对内帮助朱元璋监视手下官员动向。


杨宪真正奠定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靠对付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元璋从小家贫,全靠李家的接济才得以活命;再加上朱元璋一家亲人几十口全早死,就活下来一个李文忠,因此对于这个外甥是格外宠爱。李文忠也争气,在朱元璋教导下文韬武略全部精通,19岁开始从军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对于这样一个既有战功又有宠信的人,一般人是不敢告他的状的,而杨宪就敢。

2



1367年朱元璋消灭张士诚的东吴政权,随即让李文忠总管军务镇守原张士诚的地盘,同时让杨宪作为助手到李文忠手下任职,名义上杨宪是辅佐李文忠,实际上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第一次独自统领一方,让杨宪去看着点。杨宪也真没给李文忠留面子,到任不久就向朱元璋告状,称李文忠不听话,大量任用张士诚旧部,朱元璋得到报告就将这些人全抓了起来,或杀或发配充军。通过这件事朱元璋认为杨宪忠于自己、办事干练、不怕得罪人,是个好用的鹰犬。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朝,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淮西老乡们各个加官进爵,大权在握,但朱元璋对他们的忌惮也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开国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长。李善长年龄大、资历深,堪称淮西勋贵中的领袖人物;另外李善长执掌中书省,统领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是百官之首,权势熏天。为了制衡李善长,朱元璋将自己的亲信杨宪安排进入中书省,并于1370年7月将其提拔为正二品中书左丞,分走了李善长的实权。但就在杨宪仕途得意的这个7月,他突然被朱元璋处死。


3


杨宪的人生在一个月内大起大落,这段事情在史书上记载极少,只能通过朱元璋的性格推测一下。


朱元璋是忌惮李善长等人,但当时明朝初立,不论是消灭蒙元残余势力,还是稳定天下恢复经济,都离不开淮西勋贵们的努力,因此当时朱元璋是想压制这些人的势力扩张,却不想起正面冲突、直接翻脸。而杨宪偏偏没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来,不断无端挑衅、攻击李善长,激化了矛盾,耽误了很多正事。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是权力欲极重的人,杨宪身为皇帝的鹰犬偏偏有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这是找死。李善长从1353年就开始追随朱元璋,对其性格有深刻认识,因此当杨宪进入中书省后,李善长就开始不断请病假、放权,以避免朱元璋猜忌,这样一来有皇帝支持的杨宪就大权在握了。当杨宪成为中书左丞后,诛杀御史刘炳、逼走中书右丞汪广洋、大肆提拔亲信,想在朝中树立自己的权威。朱元璋对付李善长,就是因为担心他权力大威胁皇权,又怎么可能容忍杨宪成为另一个李善长?


4


杨宪的身份就和后来的锦衣卫一样,是皇帝监察朝臣的鹰犬,现在这个鹰犬既违背了皇帝的意图,又想摆脱鹰犬地位,朱元璋自然不留他。因此当李善长等人弹劾杨宪“放肆为奸事”的时候,朱元璋直接把杨宪杀了。杨宪是死了,但李善长等人也没得意多久,等到朱元璋做好准备后,1380年胡惟庸案、1393年蓝玉案,两场大狱数万人被杀,淮西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


其实在封建皇权之下,特别是遇到朱元璋这种疑心重、杀心大的皇帝,不论是杨宪还是李善长都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朝不保夕。杨宪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迅速蹊跷的死亡,徒留下无数内幕让人猜测。


杨宪怎么死的

杨宪是被朱元璋所杀。

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实际负责人。杨宪有了实权后忘乎所以,将矛头对准了仇人李善长。在中书省,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他的躁进为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杨宪做检校工作,向朱元璋报告某人某事还都有凭有据,但可能是兄弟杨希圣被罢黜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太大,他面对李善长表面上不得不恭恭敬敬,私下里却一直想扳倒他。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而在朱元璋心里,杨宪是抵不上李善长的,杨宪这样冒进,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就在杨宪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他就犯了案被朱元璋所杀。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扩展资料:

杨宪(1321~1370),字希武,本名杨毕,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属浙东集团(刘基)。

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杨宪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杨宪死后埋在吴官屯杨家陵。据本支老人讲,当年宪公遇害之际,刘伯温问祖先要官还是要人,祖先言要人,于是让其往北逃难。何时脚上沾泥够七斤,何时落脚,于是祖先德清就一直行进。至茌平东南十里许吴官屯,道路泥泞,行走不动 便在此落户。传宗接代。直至今日长(讳)德清,住肥城县城西十八里许东大封庄之后人。为同宗。论字排辈,现今字辈:毓锡光延永兴...

年代久远,对于要官还是要人,还有一说。据传吴官屯杨家陵风水为刘伯所选。当时问先祖要官还是要人,先祖曰要人,于是杨家后人仕途不济,但人丁兴旺。形成杨氏独特的一支。本支区别于明洪武年间的洪洞县大迁移,并非当时政策原因。以便历史考察分析。

茌平吴官屯,杜郎口张扬杨氏为杨宪后人着实不假。建国后陵墓占地严重,破坏墓碑族谱无数,考证可见于村中各处围墙,考察有理有据。

参考资料:百科-杨宪 (明朝初年大臣)


杨宪为什么会给朱元璋杀死?

因为杨宪曾多次在朱元璋跟前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李善长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岂是杨宪嚼几次舌头就能动摇的。杨宪的极度冒进,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苦果。杨宪和李善长、胡惟庸的明争暗斗,惹得朱元璋大为恼怒,最后杨宪升任中书省左丞的当月,被朱元璋除掉了。

史书上对杨宪之死含糊其辞,只说是犯事被诛,没人知其犯何罪。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消失得很蹊跷,其中内幕几百年后仍然不为人所知。

生平经历

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

杨宪是检校组织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杨宪是检校一员的事情对于国初功臣们来说也不是秘密。

要做一个好的情报人员,必然有很强的观察力,锱铢必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但似乎不必须要有器量,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似乎才是情报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杨宪也的确具备这样的素质。

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临出发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而派出的检校。果然,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

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个人则充军发配。

李文忠呆在浙东时间并不长,杨宪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一一向朱元璋汇报,他可称得上是个合格的情报人员。因此,在明朝建国后杨宪被任命为检校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很有可能的,若是搁在明朝中后期,说不定他也是个飞扬跋扈的锦衣卫大员了。

或许在朱元璋眼里,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宪,正可以成为他安插在中书省的一枚有用的好钉子。然而杨宪太让朱元璋失望了——他一进入中书省,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杨宪做检校工作,向朱元璋报告某人某事还都有凭有据,但可能是兄弟杨希圣被罢黜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太大,他面对李善长表面上不得不恭恭敬敬,私下里却一直想扳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

李善长是何等人物?在朱元璋心里,十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


杨宪的人物生平

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
杨宪是检校组织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并且他很有能力。刘基认为杨宪是有丞相的才能的,只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杨宪是检校一员的事情对于国初功臣们来说也不是秘密,要做一个好的情报人员,必然有很强的观察力,锱铢必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但似乎不必须要有器量,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个似乎才是情报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杨宪也的确具备这样的素质。1367年,朱元璋打败大敌张士诚,随即就将其地盘改称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名义上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临出发前,朱元璋告诫杨宪说:“李文忠是我外甥,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不光是李文忠的属官,他更是朱元璋不放心外甥掌管军务而派出的检校。果然,杨宪并没有因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宠爱的外甥而有所顾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干预公事。那时浙江作为前敌占区,许多读书人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事,如今虽然归到了朱元璋的地盘,但对这些人,朱元璋却始终不大放心。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他立刻派人把这五个人押解进京,结果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个人则充军发配。”李文忠呆在浙东时间并不长,杨宪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员的动向,并一一向朱元璋汇报,他可称得上是个合格的情报人员。因此,在明朝建国后杨宪被任命为检校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很有可能的,若是搁在明朝中后期,说不定他也是个飞扬跋扈的锦衣卫大员了。
或许在朱元璋眼里,有丰富情报工作经验的杨宪,正可以成为他安插在中书省的一枚有用的好钉子。然而杨宪太让朱元璋失望了——他一进入中书省,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杨宪做检校工作,向朱元璋报告某人某事还都有凭有据,但可能是兄弟杨希圣被罢黜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太大,他面对李善长表面上不得不恭恭敬敬,私下里却一直想扳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李善长是何等人物?在朱元璋心里,十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