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95更新:2024-11-24 02:50:24
《蟹工船》出版不久,即被译成中、俄、法、英等国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在日本,人们也受到强烈的震撼。1953年,小说被山村聪导演改编成电影上演,获得好评。1987年,日本著名出版社岩波书店纪念“岩波文库”创刊60周年,在各界名流中征集“我所喜欢的三本书”,作家早乙女胜元选的第一本书就是《蟹工船·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合集。
《蟹工船》是小林多喜二另一部力作。这部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工人运动,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樽工会的活动为基础,描写了1928年日本函馆一带发生的蟹工船工人的罢工事件。小说写的是北海渔业公司的一艘捕捞螃蟹的渔船“博光号”上发生的斗争。“博光号”本是二艘破旧不堪的烂船,经过简略的改装,被派往深海作业,其危险可想而知。船员大部分是失业破产的劳动者,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船上来做苦工,而这里的待遇是非人的严酷,一名叫做浅川的监工时时对他们加以压迫和欺侮,船员们逐渐由小规模的反抗到团结起来进行罢工斗争。小说表现了工人由自发到自觉的斗争过程,场面巨大,人物形象生动。《蟹工船》很快走出国门,为小林多喜二赢得了世界声誉。
书名:蟹工船
类型:小说
地区:日本
作者:小林多喜二 因不堪监工的残酷迫害,蟹工们终于团结起来,痛打船长和工头,并举行罢工。虽然由于日本海军的出面镇压而使这场斗争归于失败,但他们并不气馁,在总结教训后,又暗中酝酿着第二次罢工。
小说真实地揭露了渔业资本家和反动军队剥削、压迫渔工的凶残本质,正确地表现了日本工人阶级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 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出身贫农,日本无产阶级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924年,小林多喜二与友人创办《光明》杂志。
1927年,他又参加了“工农艺术家联盟”,成为小樽支部干事。
1931年加入日本共产党。
1933年被捕,被严刑拷打而死。
详见词条:“小林多喜二”。
相关作品: 1927年前 《小点心铺》 《腊月》
《杀人的狗》 1928-1929年 《防雪林》《在外地主》
《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 1930年后 《沼尾村》《为党生活的人》 早在1930年初,夏衍以“若沁”的笔名在《拓荒者》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一文,这可能是中国文学界对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的最早评介。文章写道:“假使有人问:最近日本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杰作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就是《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的作者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文末还强调说:“我们可以大胆地推荐:《蟹工船》是一部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杰作。”
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脱稿于1929年3月,起初在期刊《战旗》上连载,同年9月出版单行本。
1930年春,鲁迅主编的《文艺研究》创刊号(1930年2月15日出版)上就刊出了《蟹工船》的出版预告:“日本普罗列塔利亚文学,迄今最大的收获,谁都承认是这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在描写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蟹工船》中,把渔夫缚死在船栏上,这一工船专为自身利益宁愿牺牲求救的别一工船的数百性命,这种凄惨的场面中,惊心动魄地显示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1930年4月,陈望道等主持的大江书铺出版了潘念之译的《蟹工船》,但不久即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普罗文艺”的罪名密令查禁。
中译本《蟹工船》的封面呈紫褐色,中绘有高耸的烟囱,挺拔的水塔,以及连绵不绝的城堞式的厂房。构图刚健有力,甚为别致。全书近200页,轻磅道林纸印造,书品颇佳。而这本“禁书”的最可贵之处,是它的卷首载有小林多喜二专为中译本所撰写的《序文》。
《蟹工船》的出版,在中国读书界产生了积极而热烈的影响。王任叔在《现代小说》三、四月会刊上发表了《小林多喜二底》,予以评介与推荐。 《中国新书月报》等刊物上也刊载了评论文章。中国许多作家也热心译介小林多喜二的作品,如郭沫若就翻译了《“替市民”》(刊《日本短篇小说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3月初版)。
致中国读者
小林多喜二专为中译本所撰写了《序文》,全文如下:
中国普罗列塔利亚底英雄的奋起,对于切肤相关的日本普罗列塔利亚,是怎样地增加其勇气呢。我现在想到《蟹工船》由着潘念之同志底可敬的努力,得在这英雄的中国普罗列塔利亚之中被阅读的了,感到异常的兴奋。在这作品上所采取着的事实,象在日本底这么一般,对于中国普罗列塔利亚,或许是关系较浅罢。然而,假如把《蟹工船》底极度残虐着的原始榨取、囚人劳动,和被各帝国主义底铁链所紧缚着、被强迫在动物线以下虐使着的中国普罗列塔利亚底现状,就这么换置了过来,是不能够的么?是可以的啊!那么,这个贫弱的作品,虽是贫弱,但得成为一种力。我坚确地相信着这一点。
哦,同道的中国的朋友们啊,我永久地祝颂你们底康健与光明!
献给你紧固的握手!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小林多喜二
这篇简洁精炼,而又寓意深远的《序文》,既是这位日本伟大的战士兼作家所馈赠给中国读者的珍贵礼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极有意义的一页。在这短短的序文中,它含孕了多么浓郁的革命情谊,它寄托了多么殷切的深挚希望,真切感人地表露了这一日本人民的优秀儿子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热诚祝愿。 《蟹工船》中的劳动者们都是被迫背井离乡到北海道求生的农民,而驾着蟹工船“博光号”到堪察加海上捕蟹,再加工成罐头的工人们则是小林多喜二家人的缩影。
小林多喜二之所以能把工人们的痛苦描写得惟妙惟肖,就是来自家人们的缩影。1903年出生于秋田县贫农家庭的小林,曾举家背井离乡到北海道求生存。在陡峭的山坡上推手推车的双亲、在火山灰工厂劳动的姐姐和拾煤渣的妹妹,同周围的劳动者和农民一样,即便拼命工作也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
小说中描写了在帝国主义权力和资本家的压迫下,虽然劳劳碌碌地工作着,得到的却是低廉工资的劳动者。在资本家变本加厉的压榨下,为了争取自己的正当待遇,他们团结起来反抗压迫。小林多喜二向和他生活在同一年代的所有日本人揭露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虐待和镇压,以及本应保护国民的军队与资本家相互勾结的真相。
读过小说的人都讨厌在蟹工船上对劳动者动私刑的监工浅川。小林多喜二之所以能视家人的痛苦和无产阶级的悲哀为自己的痛苦,并将此痛苦通过小说生动的表达出来,是因为他生长的环境为他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蟹工船》是小林多喜二参阅了众多资料而完成的力作。它赤裸裸地描写出北海道劳动者们的生活和北洋渔业公司对劳动者们的压榨。小林多喜二在执笔中参考了渔业劳动者、小樽的海员工会会员、函馆的劳动工会会员、小樽商业高中的同级校友的证言和自己亲身调查所得的资料,从而使《蟹工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
日本诗人土井大助说:“每一次重读《蟹工船》,都会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情节。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如此。比如说在描写北方严寒天气的雨时,写到‘像纳豆抽的丝似的雨’,这不仅仅是他的文学功底深厚,比喻很形象,而且他借这个比喻写出了劳动者生活、活着的感觉,甚至劳动者的汗臭,非常逼真。“
确实如此。对小林多喜二来说,北方的严寒决不是与己无缘的事。“劳动者对生命的感觉,对生活的感觉”令他感同身受。在他生前一定经常想到父母在农闲时期推手推车维持家用的辛苦,在陡峭的山坡上,父母一边刹车一边奔跑的情景一定令他不堪回想,而多喜二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情也转移到同样在北海道求生的劳动者身上。 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怎么又火了?
这话说的不是上个世纪,而是眼下被动漫和电子游戏弄得日本孩子找不到北的现在。今年以来,日本无产阶级的经典小说《蟹工船》突然火爆,累计销售已经突破百万大关,书业人士异口同声:“这恐怕连已故作者小林多喜二做梦都想不到的怪事!”
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发表于1929年,并在4年以后被东京筑地的片警毒打致死,赶巧今年是他死后75周年,加之年初的大报《每日新闻》刊登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高桥源一郎等人的谈话,更使舆论集中到了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身上。高桥说:“我让很多学生读了以后,意外地获得了共鸣,目前日本社会出现的贫困阶层跟《蟹工船》当时受压榨受剥削的情景十分相似。”
《蟹工船》描写了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童工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博光丸”号,长期漂流海上,从事最原始最落后最繁重的捕蟹劳动。因忍受不了监工的残酷迫害,终于团结起来举行罢工,痛打船长和工头。尽管由于日本海军的镇压使这场斗争失败了,但蟹工们并不气馁,在总结教训之后,再次暗中酝酿了第二次罢工。小说揭露了渔业资本家和反动军队对渔工的残酷剥削的本质,生动地表现了日本工人阶级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无产阶级启蒙之作。
根据日本官方统计,目前年收入达不到200万日元的青壮年多达2000万人,而收入为120万日元的国民可以免除所得税,因此,日本社会把这批低收入的人称为“新贫人口”。根据书店的调查,购买《蟹工船》的读者恰恰是出自这个阶层。另外,《蟹工船》还有漫画读本,一个年轻的读者曾经跟我说:“日本业主不愿雇用正式工,因为那么做既要负担医疗保险,又要支付房贴,还不如招临时工来得快,既不用支付医疗保险和房贴,还可以随时解雇,看你不顺眼就可以让你第二天别来了。比起临时工,其实业主最喜欢小时工,看你恶狠狠的,反正你顶不过他,你的小命全攥在他手里,跟《蟹工船》的监工一个德行!”
日本这些年流行一个词叫“precario”,意思是“不安定”,从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劳动人口数字表明,临时工已经占据了整个劳动力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属于不安定的状态,并对社会抱有极大的不满情绪。
数周前东京秋叶原突发杀人狂事件,一个25岁的犯人沿路刺杀无辜的行人,造成了7人死亡、10人负伤的惨案,而这个名叫加藤的男犯人就是一家汽车配件厂的临时工。从警方公布的审讯情况来看,他平时就对工厂怀恨在心,加之本身“御宅族”的偏执嗜好,使其私人的怨恨一下子发泄到了社会上,并对社会开始了最变态最野蛮的报复。日本媒体惊呼,面对这批“新贫人口”再也不能不清醒了,《蟹工船》的火爆潜藏了从未有过的社会危机,一个决非书市上的狂销就能说明的无产阶级其实是一个假命题,小林多喜二的小说眼下受到欢迎的最大理由莫过于“新贫人口”找到了折射自己受穷的一面镜子,仅此而已。毕竟,当代日本与《蟹工船》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日本政府已经对贫富悬殊日益严重的现象提出了警告。(毛丹青)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责任编辑: 雨悦 2008年8月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说,《蟹工船》一书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认识。日本共产党的宣传材料对此分析说,有的年轻人无论怎样工作都看不到前途,他们过去认为责任在自己,而今他们开始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的责任,必须改变目前的政治状况。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还说,日本共产党的新党员人数正在急剧增加,其中年轻党员的增加尤其明显。党员人数在1990年达到50万后开始减少,过去10年一直在40万左右徘徊。然而,从2007年9月日本共产党第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召开至今,已有约9000人入党。有趣的是,新党员中有20%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
小说的热卖在日本掀起了回顾小林多喜二以及70多年前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热潮。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不过是给了出版社大赚一笔的机会。《蟹工船》里的斗争故事不可能在当今的日本重演,数十年来,日本的工会成员数量一直在下降,只有极少数选民支持左派政党。
早稻田大学教授HirokazuToeda表示:“年轻人很容易感同身受,在小说中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但这种同情很零星,我认为这不会导致有组织的运动。”
年轻人追捧
《蟹工船》被日本当局认为对天皇不敬,于是书籍遭到涂抹、删除,后来列为禁书。
1953年,《蟹工船》首次以平装书的形式在日本国内出版,当时年销售量为5000本,后来又长期在书店销声匿迹。
直至2008年1月,这部经典小说突然火爆起来,出版社新潮社(Shin cho sha)称,该书目前的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册大关,而据日本《读卖新闻》介绍,购买的读者中近八成为年轻人。
《卫报》指出,对日本这样一个长期浸淫在动漫和电子游戏的文化市场而言,年轻人对《蟹工船》这样一本严肃文学作品感兴趣,实在罕见,深层原因恐怕是因为日本经济低迷,而这部作品唤起了社会底层“穷忙族”(working poor)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