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03更新:2024-11-24 02:40:00
有人说,吉野号本来是李鸿章订的,因为资金不够,最后没有购买成功,真是这样吗?肯定地说,不是。
李鸿章订的船,比“吉野号”排水量更大,火力更猛,只是速度比吉野号满上半节。如果那艘船真被购买过来了,甲午海战日本想取胜就难了。那艘船最后被智利从大英帝国手中购得。李鸿章没有购买过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不低,大清手头紧张;二是日本在后面百般阻挠。
大清没有采购成功,而日本采购“吉野号”却成功了。吉野号,排水量为4150吨,舰艇长度109.73米,看起来排水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此舰速度非常快,达到了23节,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舰艇,大清那些船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大清当时两艘最大的铁甲船“定远”和“镇远”,排水量虽然为7335吨,但是航速只有14.5节,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排水量小于“吉野号”,为2300吨,航速也只有18节,关键是邓世昌所在“致远舰”还是北洋水师航速最快的。
不说排水量和航速了,我们单说火力,吉野号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大口径速射炮4个,这可要了人命了,人家“吉野号”炮管每分钟5-6发炮弹,炮弹速度达到了671米/秒,有效射程为8600米。而大清船舰炮管数量虽不少,但射速实在太慢,慢到了三分钟左右一发炮弹,整整差了十多倍,嬴这样的对手,一个字“难”。
在巨大的航速和武力差距下,吉野号像个明星,在甲午海战中一炮而红,名声大噪,同时也成为了北洋水师的噩梦,爱国将领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光荣牺牲,不是老邓不厉害,武器装备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1894年,吉野号火了,1895年,吉野号又在威海卫战役中出尽风头,真是张狂得不可一世。
吉野号在庚子事变中
1900年,吉野号又来了,这次是配合八国联军攻击大清。
那是1900年的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联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24艘军舰向我大沽口炮台进攻。
在守军顽强抵抗下,六艘军舰被击沉,敌军200人死亡。在战事最激烈时,大沽口守将罗荣光光荣牺牲,因为群龙无首,大沽炮台失守。
在这次海战中,吉野号在各国军舰中,不落下风,继续耀武扬威了一回,同时对中国的血债又增加了一分。
吉野号最终还是被“撞死”
1904年日俄战争在我东北大地上开始了,两个强盗国家在我土地上展开了一场“狗咬狗”的战争。
日俄战争不仅是在陆地,他们还展开了对旅顺口的争夺。吉野号再次出动,此时的吉野号已经十二岁了,算是船舰队伍中的“老人”了,可是此船“不服老”,和年轻的船舰们干到了一起。
1904年5月15日,日本舰队和俄国军队互相开炮,俄国不敌。日本封锁了旅顺口后,五艘日舰开始返航。返回途中,大雾弥漫,作死的日本船舰进入了俄国人布的雷区。晚上十点多,有一艘日舰爆炸了,它叫“初獭”号,其它各艘日舰准备相救,并冒着危险靠近“初獭”号,结果,“八岛”号触发水雷也爆炸了,两艘船舰大量被灌水,一片混乱。
吉野号此时在附近,一看情况不对,准备开溜,还没跑多远,被高速航行过来的日本“春日”号拦腰撞中,马上,吉野号身上出现10来米长的口子,海水大量涌入,很快吉野号就沉了。
在吉野号的413名船上人员中,获救99名,其他人员全部与船一起死亡。
“吉野”号,英文译名YOSHINO,是1893年刚刚竣工的新锐穹甲巡洋舰。由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瓦茨(Phillip Watts)根据阿根廷海军中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veinticinco de mayo号穹甲巡洋舰改良设计而来,而veinticinco de mayo号的设计师,则是因设计“埃斯美拉达”、“致远”、“浪速”而闻名于世的威廉·怀特爵士,所以可以认为“吉野”和“致远”、“浪速”等军舰具有共同的血统。“吉野”舰舰体设计上采用的是首尾楼船型,干舷较高,外形修长优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前后交通方便,“吉野”舰在首尾楼之间特别设计了一具纵跨整个主甲板的天桥相连接,这种高架通道的设计后来在中国甲午之后购买的“海琛”级巡洋舰上也有引用。
作为一艘大型军舰,“吉野”舰的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米,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体形最大的“定远”级铁甲舰,军舰的甲板宽度为14.17米,吃水5.18米,水线附近纵贯全舰敷设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1又4分之3英寸,两侧坡面斜向水线下的部分厚度为4.5英寸。舰体识别线黑色。
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吉野”舰的动力系统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15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建成测试时采用强压通风技术,竟然达到了23031匹马力,此时的航速应当远远超过23节),驱动2个螺旋桨,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编制360人。同级舰为“高砂”舰(日本语:たかさご)。 与创一时记录的航速同样令世人注目的是它强大的武备,“吉野”舰大量装备了当时被中国称为快炮的大口径速射炮。主炮选用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火炮膛长6096毫米,弹头重45.4公斤,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发/分钟。其中2门分别安装在军舰首尾楼甲板上,首先打响丰岛海战的就是舰首的那门。另外2门的安装位置则比较特殊,分别布置在首楼末端主甲板两侧的耳台内,显然是出于船头对敌作战时获得最大火力的传统设计思路,因为这样“吉野”舰在舰首方向就可以得到3门6寸主炮的火力,为了使安装在耳台内的这2门6寸炮的前向射界更为开阔,首楼尾部各向内侧削去了一块,这一独特的设计,也是识别“吉野”的重要外观特征。从安装了6寸主炮的耳台再往后,军舰两舷至尾楼之间还设计有多达8个耳台,各配置1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侧火力,这些速射炮同样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膛长4801毫米,弹重18.1公斤,初速467米/秒,有效射程7000米。这些可怖的大口径速射炮均采用了厚度为4.5英寸的后部敞开式炮罩进行防护,除此之外“吉野”舰的武备还有密布军舰各处的22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多达5具的14英寸鱼雷发射管,和舰首水下锋利如刃的撞角。似乎是嫌这些武器的威力还显不足,想为之增加一点脚注,瓦茨给“吉野”舰还配备上了刚刚问世不久的专用火炮测距仪,这意味着“吉野”舰火炮的瞄准、测距将更为准确、便捷,战力可以得到倍增。同时具备了快捷的航速和威势的武器,使得“吉野”的威力无与伦比,被誉为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巡洋舰。
但是仅仅凭借日本当时的政府的收入仍不足以支付费用过于之巨的“吉野”号,为此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首任舰长为日本海军大佐河原要一。日本海军兵学校第2期毕业。嘉永3年(1850年)5月28日生于鹿儿岛。日本海军兵学校第2期毕业生。1873年3月3日起上筑波舰实习,1874年11月1日晋升为候补海军少尉;1876年期赴德国留学海军,先后在德舰Vineta号和Leipzig号上学习,期间晋升海军少尉;1878年5月12日回国,先后在金刚、龙骧、筑紫号上服役,1885年赴英国接收高千穗舰,担任回航委员长;1886年4月7日晋升海军少佐,先后任高千穗副长、清辉、大和舰长等职;1890年9月17日晋升海军大佐,出任日本驻英国公使馆武官;1893年在英国接收吉野舰回国,6月7日任吉野舰舰长;甲午战争中吉野舰作为第一游击队旗舰,先后参加了丰岛、黄海、威海卫三场海战,表现极为活跃,致远舰在黄海海战中曾试图撞击吉野,可惜功败垂成;1895年6月4日起任军令部第二局长;1897年12月27日晋升海军少将,出任常备舰队司令官;1903年9月5日晋升海军中将;1906年9月5日转入预备役;1915年5月28日退役;1926年12月17日卒,终年76岁。
閰京生著,《菊花与锚:旧日本帝国海军发展史》(台北市:知兵堂,2007年),页44。
区分:
花期3月中旬,单瓣花,淡粉红色,4~5朵花形成总状花序,萼片及花梗上有毛。树形高大,可达10~15米。
小花柄、萼筒、萼片上有很多细毛,萼筒上部比较细,花蕾是粉红色,在叶子长出前就盛开略带淡红色的白花,给人十分华丽的印象。在公园、学校内种植较多,现在作为最受欢迎的樱花而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花期为4月上旬(京都、东京)、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盛冈、北海道)。
染井吉野又称吉野樱,东京樱花、日本樱花(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樱花(经济植物手册),是一种樱花的园艺品种,为蔷薇科李属樱亚属(现独立为樱属Cerasus)的植物,原产日本,在1902年染井吉野与其他品种的樱花,一并引种到欧洲和北美。民国期间,中国有过规模引进。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无锡、南昌、西安、青岛、南京,武汉、大连,杭州等地,特别是华东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科-染井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