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10更新:2024-11-24 02:32:04
关老爷是道教的天神,但可以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三十二应,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相传是关帝降笔的劝善良言,在流传过程中,通常还被称为 《觉世宝训》、《觉世篇》,简而称之 《觉世真经》。其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思过迁善,积德修身。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其心已死,身虽在世,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为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德,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赀成美,垂训教人,冤雠解释,斗秤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3] ,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行,好尚奢诈,不重勤俭,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诅,背地诛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吾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颂,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摘自百科
鲁迅在一篇《捧杀与骂杀》的杂文里说:“骂,倒未必会骂死人,但捧,却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老先生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其实,骂,也是可以骂死人的,《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老头,不就是被诸葛亮阵前骂死的吗?俗话说,唾沫星子淹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捧,就更能杀人了。譬如,被后世追捧为武圣人的关圣帝关老爷,细想下来,当年就是被人捧杀的!
在当年吹捧关羽关二哥的队伍中,第一名大捧家就是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弄得关二哥失去了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判断,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名弓马手,还以为真当上了汉寿亭侯;第二名大捧家是诸葛亮,连立了军令状的关二哥在华容道上放走束手待擒的曹操,也成了正确的错误,不敢予以追究。这就使得关二哥更加刚愎自用,有恃无恐了;第三名大捧家是孙权,非赶着上杆子请人到荆州说媒,要把关二哥的女儿娶到江东做儿媳妇。
结果,关老爷不赏脸,大吼一声:“虎女焉配犬子?”媒人灰头土脸地被赶走了,孙权碰了一鼻子灰;第四名大捧家还是曹操,关云长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大败曹军后,其实离许都还远着呢!曹孟德虚张声势,提出迁都,以避其锋。这一下,等于把关老爷的虚荣心,哄抬到了一个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位置上。终于,骄傲的关老爷,在被东吴的吕蒙和陆逊用计打得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时,连早年困土山,约三事暂时妥协之法也不能用了。因为,此时的他己被大树特树为盖世英雄,英雄又怎能低下高昂的头呢?只能“英雄”地走向死亡了。
其实,曹孟德捧关云长,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看丞相我多么礼贤下士,求才如渴。说穿了,不过是在延揽人心,扩大影响,宣传自己罢了。诸葛亮捧关云长,是求一个内部的安定团结,以保障他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不至于被这个自视甚高的刘玄德的把兄弟干扰。孙仲谋捧关云长,目的就更简单了,麻痹对手,夺回荆州。由此可见,天底下的捧角者,无不有自己私底下不可告人的意图和目的。人世间,没有因为酷爱吹捧而吹捧,无欲无念在那儿拍他人马屁的捧场者。
想当初,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何等威风。其实,这中间是有不少水分的,如果当时曹操真不想放他走,估计关老爷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飞出牢笼。可曹孟德只是让张辽先行一步,然后带十数骑匆匆赶上,赠金送袍。这是表明曹孟德除了要借放行,再宣传一下自己外,也是为日后的可能相见留了条后路。所以,当那个傻瓜蔡阳不服,执意要去追杀时,曹操叱之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放走了一个关羽,却树立了一个麾下将领仿效的活榜样。曹孟德一石三鸟之举,得到的肯定要比失去的多得多。而关老爷却由此获得了可资骄傲的资本,直到败走麦城为止,这一沉重包袱却压了他一辈子。
过关斩将,千里单骑,是关老爷一生最得意之笔。正是这一得意之笔,既增加了他骄傲自负的资本,也埋下了他日后败走麦城的种子。其实,倘若关老爷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在那些对自己的吹捧中,有许多泡沫的成分,也就不至于神昏志迷了。要知道肥皂泡在阳光的照耀下,虽然也能色彩斑斓一会儿,但终究是要破灭的。倘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兴许关老爷就不会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了。可是,历史又怎能倘若呢?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他“刚而自矜”,这是对关老爷的准确评价。
看来,关老爷真是被捧杀的!捧,也是能致人于死命的!刘备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遗憾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陈登、徐庶等。其中最遗憾的,是错过了田豫这位优秀将领。田豫是幽州人,刘备投奔公孙瓒时,两人相交、相识。当时田豫还不到20岁,但刘备却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之后田豫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起辅佐刘备。后来刘备被陶谦举荐为豫州刺史。田豫本想与刘备一起共成大事,但他家中还有老母需要赡养。考虑再三后,他决定返回家乡。分别之时,刘备忍不住留下眼泪,说道:“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田豫回到幽州老家后,被公孙瓒任命为县令。公孙瓒的一名部将反叛并投降了袁绍,之后又率军攻打田豫所在的县城。田豫没多少兵,部下都准备投降。但田豫却无所畏惧的登上城楼,义正言辞的指责叛将的行为。叛将羞愧之下,撤兵而去。公孙瓒知道田豫很有能力,却没有重用他。公孙瓒后来被袁绍击败,幽州将士推举鲜于辅为首领。幽州的两大头领刘虞、公孙瓒都已死,天下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该归顺哪一方。田豫认为曹操能平定天下,力劝鲜于辅归顺曹操。鲜于辅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之后田豫开始为曹操效力。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叛。曹操命曹彰带兵平叛,田豫担任军师。曹彰率军击败了乌丸,并招抚了鲜卑轲比能部,一举平定北方。曹彰的行动,都来自于田豫的谋划。
三国时代,北方草原上的鲜卑、乌丸等少数民族势力异常强大。这些部落联盟首领拥有少则数万、多则十多万的骁勇骑兵。他们还互相结盟,共同对付中原王朝。比如鲜卑各部就订立盟约,都不卖战马给中原人。魏文帝曹丕任命田豫为护乌丸校尉,负责对付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鲜卑各部结成联盟,对魏国非常不利。于是田豫行使离间计,打破了鲜卑各部的联盟,并促使各部互相攻打。鲜卑素利部受田豫招抚,开始卖战马给魏国。鲜卑各部中最强大的势力是轲比能部。轲比能拥兵十余万,在鲜卑各部中非常有威望。听闻素利部背盟,轲比能率军攻打素利部。为防止他统一鲜卑,田豫派兵救援,并击退了轲比能。田豫利用素利部贪财的弱点,让他们做魏国的打手,对付北方的各种叛乱势力。
之后,田豫又降服了乌丸。乌丸王骨进多次对魏国无礼。田豫率领一百多骑兵巡视边地,进入了乌丸部落。趁着骨进拜见的时候,田豫命人斩杀了骨进。乌丸人被震惊了,没有人敢反抗。田豫另立他人为乌丸王。之后田豫威震北方大漠。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九年,他使用各种阴谋阳谋,除掉了大量对魏国不利的草原枭雄,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边疆危机。但田豫不仅没有受到封赏,反而遭受排挤,被调离了岗位。之后,田豫又参与了讨伐公孙渊以及征讨吴国的战争,都立下了很多战功。但田豫在魏国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一向小心谨慎,却还是经常被小人所害。他的功劳虽多,却一直没有被封赏。田豫70多岁时,被任命为护匈奴中郎将,再次镇守北疆。田豫在边疆地区很有威望,各部落纷纷归顺魏国。田豫82岁去世。他一生功勋卓著,但最高只做到刺史。他的才能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他是刘备故人有很大关系。他在魏国并不被完全信任,所以他大半生都只能守卫北方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