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究竟是谁?董鄂一般不作董鄂说,而是说做董鄂氏。对于董鄂氏此人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官书里的说法,说这个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年十八入侍,就是十八岁嫁给顺治了,有名有姓,父亲是内大臣鄂硕。这是第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就说是董小宛了。咱们用一些史料排比看一看,董小宛是江南的名妓,董小宛就嫁给了江南名士冒辟疆。崇德四年,这时候顺治是两岁,董小宛比他大十四岁,这一年董小宛十六岁,冒辟疆就认识了董小宛,过了两年,顺治四岁,董小宛十八岁了,这时候,冒辟疆又认识了陈圆圆,就冷落了董小宛。不久,陈圆圆被虏走了,他又重新又和董小宛好了。董小宛十九岁的时候,就正式做了冒辟疆的妾,搬到冒辟疆的家里。这一年顺治才五岁。到顺治元年,清军到了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第二年,清军就占了南京。有一种说法就是董小宛被掳北上到了王府,后来太后把她要了去,顺治看上了,又要了去,就嫁给顺治了。可是这个时间也不对,顺治娶妃子的时候,娶爱妃的时候,这时候董小宛已经死了,而且有坟墓埋着呢。有人说那坟是假的,当事人有记载,董小宛死了埋在哪里。
顺治十三年,他娶董鄂妃的时候,就是说顺治十九岁,董鄂妃十八岁,十九岁加十四岁,那董小宛活着就33岁了,所以,根据年龄的排比和其他史料的记载,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第三个说法是顺治有个弟弟叫博穆博果尔,董鄂氏是博穆博果尔的妻子。顺治看上她,两个人就你来我往,他弟弟发现了,回家以后就痛斥他这个王妃,他这个王妃就到顺治那儿哭诉,顺治把他弟弟叫来打了,顺治他弟弟回去之后怎么办呢?他哥哥是皇帝呀,只有两条路,一条忍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忍到最后结果也是死。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十三年死了,这是七月初三死的,八月二十三,五十天后,顺治娶了董鄂妃,有人说这个董鄂妃是不是他那个弟媳妇?传教士写了本书,里面提到董鄂妃,就是他弟弟的媳妇。但是这个董鄂妃跟顺治结婚一年之后,生了一个儿子,顺治很高兴,就要把董鄂妃册封为皇后,这个儿子将来就准备做太子了,这个儿子三个月还没起名就夭折了,这种打击使得董鄂妃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命词臣为董鄂妃拟撰祭文,前三稿都不称旨,最后张宸所写祭文中因为有“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的句子,顺治读后泪下。为了彰显董鄂妃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妃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顺治皇帝为董鄂写的诗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这样做的好处:
注意事项:
董鄂氏的一生可用“红颜薄命”四个字概括,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话题……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顺治在世时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却是在去世后追封的。
顺治皇帝为董鄂写的诗如下
《天童寺志》载世祖赐木陈忞御书唐诗一幅,后志庚子(顺治十七年)冬日书,诗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此为岑参春梦诗。陈垣《汤若望与木陈忞》云:“唐诗多矣,何独书此以赐僧人,盖是时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觉送于老和尚发之。”说得颇有风趣。清初名流吴梅村也写下《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顺治与董鄂妃的旷古绝恋。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盒,授以九子钗,翠装雕玉辇,丹髹沈音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雪膺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张宴奏丝桐,新同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熏炉佛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据孟森先生的考证,此段诗的描写可算实录,他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中引《上海县志张宸传》中的记述,曾命词臣为董鄂氏拟撰祭文,前三稿都不称旨,最后张宸所写祭文中因为有“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的句子,福临读后泪下。“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顺治十七年停止秋决,从端敬皇后之志。
董鄂皇贵妃的名字是什么董鄂妃。董鄂氏,又作栋鄂氏,为八旗著姓。董鄂为满语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洞鄂、栋鄂”“东古”、“东果”、“东峨”、“董额”、“董古”的。配偶为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人,原是董鄂妃,死后追封皇后。现电视剧以及漫画中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名字,历史并没有记载姓名。能让顺治帝三千佳丽,只取一人,可看出董鄂妃的风华绝代。
董鄂妃是怎么死的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人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封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一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见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让董鄂氏做皇贵妃都还太不够了,很应该把皇后的位子也让她来坐才是。---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顺治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活着成为皇后的两位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是顺治生母皇太后孝庄的娘家侄女,但是小皇帝认为她“妒嫉”、“奢侈”,加上她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挑选的,所以才两年时间皇帝和她的缘份就到了头,她被废为静妃。第二年,孝庄皇太后又从娘家接来了三位侄孙女,并将其中一位立为新皇后。但是这位皇后虽然品貌双全,皇帝仍然不喜欢她。过了两年董鄂氏入宫,皇后的宝座就更是摇摇欲坠了。
然而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人生经历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此时的董鄂氏只是一个少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无法决定婚姻;又在两个强势的男性间无力抉择爱情。然而三百五十年前,十八岁的董鄂氏不但得不到任何谅解,还要独自承担着“红颜祸水”的罪名:活着的皇帝没人敢说他错,死去的襄亲王更没有错,有错的就只能是她了。)
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生活着的,并不仅仅是爱她的顺治帝,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在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外戚家族);还有因为这起爱情事件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与皇帝母子失和的皇太后孝庄。
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
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小人儿坐上去的,
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一百零八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顺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清顺治皇帝的妃子董鄂氏:不是出身风尘,先祖是宋朝将军吗?在民间,有关清顺治皇帝与爱妃董鄂氏的传闻比较多,沸沸扬扬的传奇更是让董鄂氏处于迷雾之中。传闻越演越离奇,故事越生动也就离历史真相更远。
民间传播最盛的无非就是:董鄂氏就是明末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据传说:董小宛原本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宠妾,明末弘光年间,清军下江南,董小宛被掠入京城,入宫后深得顺治皇的宠爱,赐姓董鄂氏,由贤妃又晋封为皇贵妃。
冒辟疆痛失爱妾,四下打探其下落,知被掠入皇宫,成了贵妃,不敢声张,便写下了《影梅庵忆语》,寄托哀思等等,并且顺治把这董小宛当宝贝,死后追封为皇后,整日相思,神思恍惚,面对人去楼空,是看美人不爱江山,竟然去了五台山,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还有宫词为证:
遥看千里草芊绵,青鸟亲衔阿母笺。庆得大家成佛去,五台冰藕大如船。
这传奇,曲折动人,让人怀疑人生,这董鄂氏该是怎样的人间尤物呀?
留意史料,这顺治与董鄂妃,绝对不是文人妙笔生花中的董小宛变成董鄂妃。
董小宛,姓董名白,字小宛,别号青莲,名满江南的妓女,据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说,生于启四年,十九岁嫁给江南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之一的冒辟疆为妾,于顺治八年去世。
董小宛比顺治大了十五岁,纵使董小宛真的被清军掠入京城,送入后宫。按照冒辟疆所说顺治八年去世那年,是被虏掠被送入宫中,刚刚十三岁左右的顺治帝福临怎么可能爱上已经二十八岁的半老徐娘董小宛,所以董小宛是董鄂妃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那么,这个董鄂妃有什么来头?
董鄂妃,出自满洲大部董鄂部,又称东果部,据说是北宋英宗儿子越王赵偲之裔,北宋亡国,满族人的先祖女真人把宋室皇族尽迁到女真人兴起的地方,越王赵偲后人以所居董鄂为氏。
董鄂部,位于鸭绿江支流佟佳江及其南岸诸支流一带,是女真人一个部落,支系共有二十三支。
董鄂妃的曾祖父鲁克素,本名伦布,与堂兄弟何和理率董鄂部归顺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名为鲁克素,隶属满洲正白旗。
董鄂妃的祖父叫锡罕,为大清建国立下汗马战功,战死沙场。其父鄂硕,是锡罕的次子,因功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晋升为三等子,随大清部队从关外到关内,从潼关到苏杭,转战大半个中囯,屡建战功。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鄂硕擢升为正二品护军统领。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成为内大臣,已经年过半百的鄂硕迎娶了刚刚十五六岁的宗室之女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玄孙女,禇英的曾孙女,杜度的孙女,穆尔祜的女儿),可见当时鄂硕多么风光显赫,深得顺治的信任。
也就是这一年(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他的女儿董鄂氏被顺治封为贤妃,刚刚一个月,顺治以董鄂氏“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晋封为皇贵妃,并且于当年十二月初六日,为董鄂氏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大典,大赦天下,这在满清近三百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能够享受如此的待遇,表明顺治无比地宠爱她。
董鄂妃的真实历史是什么?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
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嫔,直接晋封为“贤嫔”。同年八月,她就被顺治帝立为“贤妃”。没过几个月,顺治帝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身世之争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正史说,第二种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第三种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顺治帝与董鄂妃之事,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
先曾说她是明末秦淮八艳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现许多影视,小说都沿用重要这一意见。由于董鄂氏身前身后典礼过于特殊和身上各种谜、扑朔迷离的身世,这也是董鄂妃成为清初风云人物之一。
董鄂氏是满洲八旗里的那一旗主要为满洲正白旗人,但因族系庞大,并非所有董鄂氏均属一旗。
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编纂的《八旗氏族通谱》记“董鄂,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世居董鄂地方。”全书全部用“董”字,而后于《通谱》编纂的《钦定八旗通志》全书均为栋字,说明在乾隆和此后的嘉庆年间,董、栋都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