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经典电影1.肖申克的救赎
2.海豚湾
3.阿甘正传
4.辛德勒的名单
5.教父
6.天堂电影院
7.乱世佳人
8.机器人总动员
9.这个杀手不太冷
10.美国往事
刘德华-电影永远第一的刘德华~~`
刘德华与香港电影二十年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
由草根走向中层的
“流民太子仔”
1981年,刘德华毕业于无线电视第10期艺员训练班。他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开始获得声名的则是1982年12月热播的警匪剧《猎鹰》。1982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1984年因合约纠纷被无线雪藏大半年,1985年与无线改签后随即活跃于电影圈。
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参演的电影,明显带有他在电视剧中的气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汉》(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类型片都是如此。“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态,但同时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当然也有很多演员有这种‘流民’味道,但少了刘德华的明星味。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香港电影建立本土意识的影业兴旺阶段,这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是刘德华找到的发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质,却最终得到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的姿态,在银幕上发挥魅力。在香港影评家朗天看来,“这对应社会由下而上的阶层频繁流动,符合了主流电影观众由草根晋身中产的期望。”
“事实上,随着本土影业的愈趋兴旺,刘德华本身也愈来愈掌握中产意识和中上层身份。由《赌神》(1989)到《赌侠》(1990),正式确立了他作为周润发接班人的地位;1991年,他成立天幕,晋身电影公司老板,开业做《九一神雕侠侣》。两集《赌城大亨》(1992),扮演新哥,在银幕上直接呈现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表现出充分掌握上流社会玩意(从打高尔夫到卑鄙权力游戏)的天分;到了《天地雄心》(1997),刘德华扮演‘企业精英’的角色,深受观众接纳。”
香港演艺学院高级讲师舒琪认为,这种草根特点,使得刘德华成为一个特别有亲切感的演员。在舒琪看来,香港电影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亲切感。而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演出者和电影本身都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舒琪说。
“情深烂仔”与悲剧英雄
“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刘德华主要拍两类电影,一类是追女片,一类是古惑仔片。古惑仔片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英雄片和江湖片的潮流。他在其中的角色通常是一个小混混,凭自己努力打出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符号象征(ICON)。”登徒说。
有影评人认为,刘德华在《旺角卡门》(1988)、《天若有情》(1990)就已经建立了“情深烂仔”形象,而且他的角色总是难逃一死的神话,难免一死,成就了这个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
“在当时,他的电影形象一直是个悲剧英雄。这与80年代香港只争朝夕,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的限期下的悲剧感非常相似,到了90年代,这种悲剧感越发加重,他还演过罹患绝症的角色,有接近死亡的氛围。”登徒说。
“90年代之后,刘德华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来看,当时社会中已经找不到英雄,整个电影圈都不要英雄。对于刘德华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是一种突破,从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战车》是特别明显的反英雄片。”
刘德华自己也曾说过,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过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无间道》,刘德华的反英雄角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现在看起来,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刘德华拍反英雄片和杜琪峰有很大关系。杜琪峰不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暗战》、《大只佬》、《无间道》。后来拍《全职杀手》的时候,要他演回一个英雄,他说已经做不回去了。”登徒说。
“对应香港影业逐渐走下坡路,加上刘德华的年纪渐长,情深烂仔的故事开始出现了‘夕阳无限好’的慨叹。于是,《龙在江湖》(1998)、《赌侠1999》(1998)的刘德华在消失的边缘留下最潇洒的姿态;相比于《赌城大亨》的意气风发,《龙在边缘》的飞龙已经面对末路降临的气息。”影评人朗天曾有这样的分析。
而在影评人李照兴看来,情深烂仔,或者悲剧英雄,一定程度上总括了刘德华在香港影坛最为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不管角色的职业是什么,总之他有情有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情人烈火战车。
“刘德华惯常的烂仔或者英雄造型是属于旺角的,一种草根的,打不死的活力,一种80年代的豪气,仅仅因为这个,他也是难以取代的。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时尚风吹走了又再回来,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只有旺角的永远不变。那是一种最地道的香港美学,或者更具体一点,旺角美学。他告诉年轻的我们,英雄该如何有型。”李照兴说。
中年转身
刘德华的电影事业多产期为1988至1992年,(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1989年,随着周润发减产,刘德华承接了电影市道的需要,成为当时流行的英雄片最抢手的头号小生。
但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也往往被认为“处理性格和情感没有深度,角色类型化”。影评人张伟雄说:“他喜欢在镜头里玩形态,玩火机,玩枪,玩小动作,连发型都不能改。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一直演两种角色而已,路数甚窄。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随着香港电影业的萎靡,不想跟着香港电影一起完蛋的刘德华,便要在电影中转型了。他要去寻求多个刘德华的可能性。
“刘德华是如此专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至尊无上II之永霸天下》只穿底裤在夜里微雨的兰桂坊被奚落的挣扎。《暗战》以假扮作为有限人生的生趣。《瘦身男女》和《大只佬》组成‘假身两部曲’,是一个偶像向自己一个阶段说再见吗?这是他的转型,自我放弃,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张伟雄分析。
《大只佬》(2003)被认为是刘德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只佬》这个角色引导刘德华放开一切,由固有形象先行,到角色性格与演技的大转型,此后我们看到另一个刘德华,《十面埋伏》中的古代差人,天下无贼的狼。放下刘德华自身,放下了,天空自然大。”李照兴说。
对于刘德华的转型,杜琪峰曾有评价:“我觉得他的转变是在拍《暗战》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商量过好不好用不同于以往的演法去演绎,他答应去尝试,其实他付出了很多,才能冲破这一关。我觉得那次之后,他已经少了以往那种 ‘很刘德华’的演法。开始着重Character(性格)。以前你是怎样看他都是刘德华,近年他的电影层面广了。”
不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刘德华,得到了更多好评。他为自己的演员生涯冲出了一条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后,在他逐渐步入中年之后,他表现出更多的可塑性。“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小子一般的刘德华,而是看到一个心态成熟的角色。”
他进入成熟期后一个屡被提起的角色是《无间道III终极无间》中的刘健明,结局一场,他依然不死地坐在轮椅上。“几许慰问,刘健明俨如永劫不返地活在记忆中,与我顿为好一个永远的青春啸歌的画面,把曾经幼稚、浮躁、自卑又自满、招展等偏颇品质,好好思忆凝留--我的刘德华时刻。”张伟雄感慨说。
走向大陆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大陆的电影有了合作,刘德华是其中的代表,周星驰是另外一个。但我看周星驰的电影,总觉得是亚洲电影,而看刘德华拍的就会觉得是国产电影。比如《天下无贼》就是这样。”登徒的观感非常细腻。
“刘德华应该算第一个在内地发展得很好的香港明星,他能找到与国内电影工作者合作的方法。其实,能拍香港电影,又能拍大陆电影,这样的明星很少。”登徒说。
走向大陆,在一些影评人看来,是香港电影萎缩之后的必然选择。朗天这样阐述,“谁说《龙凤斗》(2004)不是关于香港电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刘德华为代表,无比风光的过去,得心应手偷来换去(以前不少人说港产片都是拿来主义,没有真正的创意),到了2004年,终于是药石无灵,葬在路边了!”
盗生,固然是一个人生魔术师,也实在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形象于一身(情深浪荡的专业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对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结局只不过为大家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动人的记忆而已。
“香港电影固然面对末路,但刘德华转过头来仍然漂亮,而且还昂然开拓新天。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成功为冯小刚讲述一个但愿天下无贼的理想。这个梦固然已非香港的,但也显示刘德华朝大陆的走向,加上之前的《十面埋伏》(2004),刘德华明确已朝大中华明星的康庄大道迈开脚步。”朗天分析。
关于走向大陆,刘德华自己曾说过一段话,“最近,陈可辛看完《天下无贼》恭喜我的话,令我一生受用。他说,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香港演员回内地拍戏,可以将自己的Tempo(节奏)调教到和内地演员一样,而没有观众抗拒我扮演大陆人。陈可辛跟我说,‘恭喜你,你可以演绎一个大陆人,香港暂时找不到这样的演员。’其实因为大陆有这个市场,如果有一天我拍《活着》,办得到吗?以前办不到,现在我觉得可以。”
香港象征
“刘德华一直是超级努力,对事业热情,对专业投入。近几年,刚好香港经济衰退和转型,香港人需要寻找一个心目中的ICON(代言),这时候,很自然就选中了刘德华。这段时间以来,刘德华成为香港很多电视广告,尤其是公益广告的主角。也许,香港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念,他给了香港人很多的启发,甚至成为香港人某种精神上的寄托。”登徒这样理解刘德华对于香港的象征作用。
另外一位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在接受采访时说,“1990年代下半期,到2000年初,都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时期,很多大明星都没有拍片子,或者去了美国,比如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在这个过程中,刘德华对于香港电影的支持作用很大。
“刘德华之前已经红了很多年,但不算是最红的明星,他拍了许多小制作的电影,像《旺角卡门》一类的。但这10年来,香港娱乐圈走下坡路,他不离不弃努力投入,又演又唱,做忠做奸,扮肥扮瘦,对港片逆境重生很重要。叫座的《暗战》、《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阿虎》、《全职杀手》、《无间道》、《大只佬》等,他都是功臣之一。他与郑秀文合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最开心,使死气沉沉的港片在2000年反弹复苏。”
石琪觉得刘德华这几年的表现特别好。“他不断改变戏路,拍了很多另类片,不再是原来的纯情和英雄,也扮老豆,有时也不做主角,还跑去拍大陆电影,一直保持活力,成为香港电影低迷时期的象征。有了他的支持,香港电影不至于在今天完全迷失。
“原来香港人的归属感很强的,但近10年来香港人的自信心差了。刘德华算是香港制造的最后一两代男明星,他提醒着香港人和香港娱乐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
踏入新千禧年以来,刘德华的演技也开始获得广泛承认,在多年角逐失利之后,终于凭《暗战》首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的《无间道》更将他推上天王巨星的最高点。2003年他还凭《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当上台湾金马奖影帝。
“我觉得刘德华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他的Popularity(通俗流行),他的Output(产量),他的多元化,都是极少有的。他的流行,将跨过几个年代。” 这是舒琪概括刘德华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广大观众的想法呢?
末路狂花影评!!!急~~~~严格来说,这部电影被归类为“公路电影”;但是要更上一个档次,人们会把本片和女性敢于向父权社会提出挑战挂钩,甚至走向女权主义倾向,诸如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结论;不过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一个普遍的,作为个人发现自己的一个重要成功(当然没有“那么”成功)。
故事很简单,公路逃亡,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么一看这部1991年的电影的确有点老得掉牙,再听一下里面的配乐,土就一个字。但是老电影有老电影的好处,比如里面的布拉得·皮特当时整一个年轻超级小帅哥,要扮演马路片子的角色真是太好不过了。Michael Madson在里面也是很有感觉,可惜居然是一个温顺的老公?有点令人跌倒。
Geena Davis在“特工狂花”中的味道在本片中有所显现,而且两部电影有点相似之处就是“之前,温顺的家庭主妇;之后,冷酷的杀手(当然在这里没这么夸张)”。很难说她是不是漂亮,因为其隐含的男子气盖让她的脸甚至有点棱角分明,但是相比Susan Sarandon,Geena已经算美女了,而且很女人了。Susan不说她难看已经很客气了,而且还很强悍(想一下在Friends中的客串,都是一个耳光接连一个耳光的哈哈)。但是细细品味,她对于女性柔弱面的演绎也非常到位,所以说他们两个犹如电影中角色的定位,不愧为俩绝对女主角,充满个性!
并不是因为我是男的所以不想谈论女权主义或者“天下男人都是坏蛋”这个异常深刻的话题,只是觉得对于本片的理解完全可以提高到另外一个层面,脱离性别看问题。电影对于两个主角的描述很恰当,就是因为两个人前后的转变,甚至是互补的:Thelma一开始是一个柔弱的,逆来顺受的家庭主妇,一切都要Louise来撑腰;而L是一个男孩子气十足,敢做敢当的女人,一开始的那一枪来自她的手中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可是就在共同经历的某些事情之后,有意思的情况发生了:L体现出了女人的软弱的一面,面对T的钱被偷走她走投无路只有失声痛哭。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L变得如此真实,之前的那些坚强反而更加深入人心,因为她是一个女人。相反T觉悟到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应该这样,她完全可以做另外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自己,反过来安慰L。最搞笑得不是T的抢劫商店录像被老公看到,那个男人脸上痴呆的表情;而是T带头把公路警察威胁到哭放进警车后备箱——而我们的L则有点痴呆的听着T的命令,“Shoot the Radio!”居然把音乐无线电给崩了而不是警察无线电哈哈。
我们一直过着某种生活,但是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真的自己想过的生活吗?L这么强悍,其实这并不是她所要的,她的脾气是因为以前的创伤造成的一种自我防卫;T真的柔弱吗?其实她是一个敢做敢当,很洒脱的一个女子只是被那个混蛋大男子主义丈夫压抑着。我们决不是要每个人去犯罪抢东西来发现自我,在这里,只是一种极端的艺术表现。但是仔细想一下,我们每个人也真的需要用某种机会,来发现自己,挖掘出全新的自己,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电影的结局是悲剧,但又不这么悲伤——因为导演恰到好处的把最后一个画面给凝固住了(毕竟这不是《绝命终点站》)。对于这个擦边球,只能说导演大人很狡猾了:犯了罪或者错误,从要付出代价;但是从人情角度,我们是怎么都不忍心让这两个可爱的女孩血溅银幕的。狡猾啊,大大的狡猾。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但是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坏人也可以得到赞扬?还不让她们死掉?虽然当时对这对姐妹有着一定程度的同情。看来这部电影还真要等到孩子长到一定程度才能给他们看,毕竟很多道理,并不是单纯的依靠言语来描述,来教导的。
一般意义上的公路片都充满男性象征,甚至是以男性为主要观众的电影,但是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却选择了两个女性作为主角,其用意不可谓不大胆。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充分证明了导演的独具匠心之外,也肯定了电影中“另类”旅行拍档的可能性,让公路电影的类型更加丰富了起来,更是为轰轰烈烈的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塞尔玛和路易丝是一对闺中密友,塞尔玛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路易丝则是个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由于为平日无聊的生活琐事烦扰,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路上的她们显得比平日快乐了许多。尤其是赛尔玛,跟平时家庭主妇的状态判若两人。
在这个时候,塞尔玛和路易丝的旅程还只是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无趣或是无奈而进行的逃避,因此,旅行让她们兴奋的原因就在于未知的前方,当然,未知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危险。但是让赛尔玛和路易丝没想到的是这危险却将她们引向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
在公路边的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塞尔玛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得寸进尺,企图强暴她。情急之时路易丝赶到,男人虽放开了塞尔玛,但仍不知悔改,口出诲言,尤其表现出对女性的蔑视,这使得路易丝在盛怒中开枪将他打死。原本这可算是一桩自卫杀人案,但是现场没有其他人证,两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被判重罪下,开始踏上了她们的不归之路。
《末路狂花》所描绘的旅途,无疑的是两个女人由被逼到主动对抗整个男权社会的过程。沿途所发生的事或遇到的人,对她们来说大多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就连途中碰到的和塞尔玛一夜风流的情人,到头来也不过是个偷人钱财的骗子。
塞尔玛的这次经历,在本片中起到了另一个转折性的作用。为了再次筹集路费,塞尔玛打劫了一家路边的商店。这下,原本清白的两人真的成了负罪在身的嫌犯。接着,两人把性骚扰她们的司机的卡车打烂,连本来应该是她们避之不及的警察也被毫不留情地戏弄。在这个过程之中,塞尔玛和路易丝慢慢发现,做与整个男权社会对抗的女战士更加令她们快乐。同时她们也体会到了,只有对方才是真正能倚靠的对象。但是,选择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对塞尔玛和路易丝而言,这个代价可能是她们的生命所无法承受的。因为这个社会毕竟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塞尔玛和路易丝的反抗犹如一现的昙花,虽然美丽,却注定了短暂。
代表社会权力机器的警察终于追来了,塞尔玛和路易丝被逼到了路的尽头。在荷枪实弹的警察大军面前,两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卡梅隆所有拍过的科幻电影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他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他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
中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卡梅隆被一所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他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给别人开过大卡车。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创造的东西。这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忙碌起来,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成为电影人,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定了人生第一个拍摄计划,想要利用手头的设备和自制的模型制作一部10分钟的科幻影片!
詹姆斯·卡梅隆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识,从罗杰·卡曼那里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在以后的电影创作中,詹姆斯·卡梅隆一向把特技制作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经常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特技的制作。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里,卓越的特技制作不但总是创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和情节自然地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硬和炫耀的感觉。但这并不是说,特技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全部。詹姆斯·卡梅隆不但是个优秀的特技工程人员,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员不具备的想象力,以及一些别的东西。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繁殖》的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詹姆斯·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詹姆斯·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想方设法学会使用了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制作自己的电影。
在意大利期间,詹姆斯·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噩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根据噩梦的内容,詹姆斯·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盖尔答应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36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终结者》的成功使得詹姆斯·卡梅隆获得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1985年,詹姆斯·卡梅隆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这部影片同样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代表作《异形2》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詹姆斯·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的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此片的视觉效果也绝对一流,其美工设计给人一种卡梅隆影片所一贯具有的,纯粹的(而非形式主义的)机械审美快感,而其特技制作也堪称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异形》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格妮·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结果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点还是用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在一个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这使得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卖座。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动。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麦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盖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代表作《终结者2》1991年,被影迷们盼望已久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这部影片震惊影坛,并且赚得了2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象力。在每个单个的场面中,詹姆斯·卡梅隆也发挥了卓越的导演和剪辑才能,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和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分庭抗礼。1994年由“数字领域”制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实的谎言》出炉。这部影片试图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了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但它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结尾那一架“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发射“小牛”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既壮观华美,又具有军事演习一样的真实感;而后来的机翼上的搏杀又呈现出繁复和夸张的卡通风格。作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够选中这种独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并且把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又一次证明了他对机器美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力。另一方面,和多数影片把特工人员描绘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相反,《真实的谎言》把他们描绘成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再一次体现了卡梅隆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代表作《泰坦尼克号》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标的精神的他,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办了几乎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提笔画素描。在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对演员和职员也非常的严格。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这一切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在《泰坦尼克号》推出3个月后,全美票房收入高达4亿7千万美元,而国际票房更是超过了18亿,使这部影片成为了最卖座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平了《宾虚》的纪录。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颁奖晚会上,卡梅隆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消失”,《泰坦尼克号》之后他一直没有推出大的银幕作品,直到2009年,他才正式宣布开拍他的新片———《阿凡达》,这是一部真人表演结合电脑CG动画的科幻大片,全球影迷引颈以待,对卡梅隆的最新大作寄予厚望。
贴些比较好的影评或书评,谢谢…11991年 《无名的孩子》 《来杀人的男人》 1992年 《鬼汤》《OMELETTE》 《蟹肉罐》《MARIA》 《一个夏至的故事》 1993年 《烟花》《无名地带》 《雪的国王》 岩井俊二历年电影海报(17张) 1994年 《爱的捆绑》《梦旅人》 《疯狂的爱》 1995年 《情书》 1996年 《燕尾蝶》《月亮骑士》 1997年 《空之镜》 1998年 《四月物语》 1999年 《想从另一个透视观看烟火的孩子们》 2000年 参演《式日》 2001年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又名“青春电幻物语”) 2002年 《ARITA短片》 2004年 《花与爱丽丝》 2006年 《虹之女神》[岩井担任制作人] 《市川昆物语》 2008年 《纽约,我爱你》 担任导演 编剧 2009年 《华莱士人鱼》 2009年 《Halfway》[现场事务和影片剪辑] 《纽约,我爱你》剧照(20张) 2010年 《Bandage》[担任编剧] 2010年1月16号上映 2011年 《吸血鬼》[担任导演] 2011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进行展映2钢琴家,想飞的钢琴少年3金凯瑞,亚当·桑德勒,惊声尖叫1234,神探飞机头,白头神探,周很多电影受前面的人影响。4为这样的片子写字儿总让我纠结。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像这样几乎被举世拥戴的电影,你说一万句好话也只是它的荣耀的一毛,你再怎么唱赞歌也会淹没在齐声大合唱中。作为以追求特立独行为毕生事业的装B犯,对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歌功颂德,这也太有损我的范儿了。
可谁又能管住自己的进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颢的先下手为强,虽然心中一凉,还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几句。我看过那么多关于1900的影评,心中一凉二凉三凉,还是忍不住抛砖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这片子后腹中隆隆作响,忍了又忍终于一屁未放,三年后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觉可以扑哧一下,因为有了新的感触。关于尽头,关于陆地海洋,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是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刷了5遍陈情令,我才发现这部剧火爆的秘密,你看懂了吗近几年来,仙侠电视剧忽然在电视机火气大!前有手机游戏改写的《仙剑奇侠传》,后有网络小说IP改写的电视连续剧《青丘狐传说》、《青云志》、《花千骨》等,你方唱罢我出场,连续变成热播电视剧,经常上热搜榜。
直至有一天,听闻《陈情令》挺火,一开始我是回绝的,在我的在潜意识中里,这种说白了流量明星的著作,素来是“表演不足,长相来凑”,因此没有什么好感度。为了更好地写这篇电影影评,我专业去看过《陈情令》,却想不到出现意外发生了!
刚看过开始几集,就会越看越激动,害怕错过了一句经典台词,害怕跳开一个关键点。一直早起早睡的我,竟然经常熬夜刷剧,恨不能一口气看了,可是,又隐约期待,可以一直看下来,不必有结局。我自身都觉得到难以置信,像我这样不爱追剧的人,竟然唯有对这一部《陈情令》这般痴迷!
《陈情令》为何那么火?有些人说由于主题新奇,有些人说是知名演员很帅,也有些人说原著小说太有名……殊不知,我认为,这种原因都太浅薄,不能支撑点这一部剧的受欢迎。直至我刷了5遍《陈情令》后,变成了杰出“令粉”,.我发觉了它受欢迎的密秘,刻意写出文中,以飨“佛门弟子”。
人物设置:明显的比照和矛盾
就拿《陈情令》的男主而言,魏无羡和蓝忘机两个人真是是天差地别,依照大家常情来推断,应该是死敌才算是,可结果却反过来。魏无羡激情开朗,蓝忘机冷冷冰冰;魏无羡动若狡兔,蓝忘机静若湖泊;魏无羡妄自尊大,蓝忘机墨守陈规……
乃至,连她们的衣服裤子,全是黑白不分:魏无羡黑袍凛凛,蓝忘机却白衫如雪。刚好是那样2个各有特色的人,却变成了患难之交。
魏无羡看起来狂放不羁,湿邪露出,可是天性心地善良,在危难时刻可以冲锋在前,维护和平;蓝忘机豪门子弟出生,原本是一个在严苛规定下成长的人,却能在紧要关头站出去,毁坏族规,击伤33位大家族年长者,咬紧牙承受33道戒鞭。
可以说,俩位主人公是两个世界的人,一点也不算过,可是她们却有一个一同的信心:惩恶扬善,惩恶扬善,还人世间一份公平!再聊岐山温氏一族,被设置为邪恶一方,可是却有温宁、温暖、阿宁那样的温良之徒,而被奉为仙门正直的金氏,却出了像金光瑶那样满嘴温良恭俭让,“好话说尽,错事干绝”的十恶不赦之辈。可以说,这类人物设置,这类明显的矛盾感,这类爱恨分明,让故事情节拥有大量话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映:五大名门代表着五行
大家都了解,在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里,有五行的定义,也就是大家熟识的:生肖五行。正好,五大名门,各自相匹配着五行。
兰陵金氏,大家族所在城市为金麟台,在西方国家,相匹配的五行是“金”,名称带金,也很富有,金的特性是“聚敛”,遗憾,遗憾金家父子俩金光善和金光瑶,聚敛的则是“恶”,最终总算善恶终有报。
姑苏蓝氏,大家族所在城市是云深不知处,在修真,相匹配的五行是“木”,蓝氏子女大部分全是品行端正,一身正气,墨守陈规,这也合乎“木”的特性。
云梦江氏,大家族所在城市是莲花坞,江南风情,名称也带“水”字旁,相匹配的五行是“水”。水为灰黑色的,也是代表着流动性、聪慧,看一下代表人物魏无羡,便是这般,他最后修习诡道,在大家眼里便是离开了一条穷途末路。
岐山温氏,“温”字在《辞海》里边,是指的热,代表着“火”,大家族代表人物温若寒、温晁,全是性情暴虐。除此之外,火有一个特点,便是昙花一现,不可以长期,因此温氏走上巅峰后迅速被云梦江氏所灭,地支相害“水克火”的特点。
最终再而言说清河聂氏,一直没有什么优越感,一直起着垂直居中调合的功效,就好似五行里边的“土”,蕴化多方阵营,让天地万物归入宁静,例如代表人物聂导,是他设计方案让莫玄羽舍生给魏无羡,让魏无羡复生,再说替莫玄羽复仇。可以说,要是没有聂导,就没有16年后的小故事。
这一部《陈情令》里边的五行,你看懂了没有?
丰富多彩的副线来衬托主线任务
在这一部《陈情令》里边,除开主人公,也有许多龙套的小故事,非常有话题,基本上每一个人物角色都不能缺乏,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是有自身的粉丝。自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副线,非常好地衬托了主线任务。
例如金光瑶和蓝曦臣,两个人的真实身份影响力类似,却观点不一样,离开了不一样的路面。两个人彼此信任,却又互相猜疑。殊不知,金光瑶干尽了错事,却从未想过要去害蓝曦臣,最终或是被蓝曦臣给灭掉了。金光瑶简直真可怜!自然,如同一句话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他的可恶之处,就取决于立在了公平正义的对立。
这跟蓝忘机和魏无羡的一正一邪,并不是恰好相匹配吗?除此之外,《陈情令》剧里也有许多相近的,例如:用小兔子来串联魏无羡和蓝忘机,用“莲藕排骨汤”代表师姐江厌离对师兄弟魏无羡的照顾。
写在最终
电视连续剧《陈情令》里边,有目共睹的地区也有许多,例如江厌离和温暖,全是非常好的亲姐姐,心地善良、包容,对侄子很爱惜,遗憾全是死于非命。自然,知名演员的表演,也非常非常好,这也是加分项目。
不论是仍在念书的95后,或是老大姐等级的八零后,乃至早已年老的六零后,喜爱《陈情令》这一部剧的人太多了。她们喜爱这一部剧,除开轻轻松松搞笑幽默,大量的是一种“仗剑闯江湖”的侠义情怀。每一个人内心,都是有一个仗剑江湖!
正好,她们在这一部《陈情令》里,找到自身想要成为的人,因此不遗余力去收集原著小说《魔道祖师》,也有附近的装饰品,例如剧里人物配戴的陈情笛、蓝氏抹额、炽焰钻戒等,在自身的小天地里,完成自身的“仗剑江湖”!也许,这就是《陈情令》受欢迎的最终缘故吧。
跪求末路小狂花、防兔篱笆(rabbit-proof fence)的专业影评是个作业实在在没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