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41更新:2022-08-20 21:21:52
1936年12月12日,随着日寇加紧侵华,中国民族面临更为严峻的危机。然而,在如此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为剿共已经魔障的蒋介石,却仍叫嚣着“攘外必先安内”,他一边对日妥协,出卖国家利益,一边调集重兵,对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发动围剿。
蒋介石
因此,实际控制陕西省的地方实力派杨虎城,和同样驻扎在陕西西安的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在一再劝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成之后,毅然在临潼发起对蒋介石的兵谏,扣住了飞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正式提出了抗日救国8项政治主张,逼蒋抗日。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正是因为张杨二人果断发起西安事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这也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共同抗日奠定了基础。
所以,西安事变在民国乃至于中国近代史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抗战历史,而且,对于当事人,无论是蒋介石、杨虎城还是张学良的命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杨二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西安事变后期,当国共两党进行和谈并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之后,认为兵谏已经达到满意效果的张学良,亲自陪着蒋介石登上前往南京的飞机。
西安事变
然而,12月26日,当专机到达南京之后,自觉已经彻底安全又恼羞成怒的蒋介石,直接翻脸将张学良扣押。从此,张学良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历程。
而杨虎城的命运比张学良更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虽然杨虎城没有像张学良一样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也就没有被第一时间扣留。但是,蒋介石对于这个让他颜面扫地并搅黄他“剿共大业”的地方军阀也极为仇恨。
所以,1937年1月,杨虎城先是被南京国民政府撤职留任,削除了他的兵权,而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他更是被国民党逼迫出国考察。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虽然杨虎城多次致电蒋介石,希望能够回国率部抗战,但是,都被蒋介石毫不犹豫地拒绝。1937年11月,抗战心切的杨虎城从法国返回国内,想要参加抗日工作。
杨虎城
然而,抵达香港后,迎接他的却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杨虎城及秘书很快被国民党秘密扣留并关押起来,而这一关押,就长达12年之久。
1949年,随着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大陆上的统治进入倒计时的蒋介石,不但没有认输,反而恼羞成怒之下进行了大屠杀。也正是在这次大屠杀之中,被关押在重庆的杨虎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的杀害。
然而,更早被蒋介石关押的张学良,却在1949年时并没有如杨虎城一样被蒋介石杀害,而是随国民党的溃兵一块儿飞到了台湾,并开始了在台湾继续囚禁生涯。
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按道理,深以为耻的蒋介石对于两个人的恨意应该一致才对,那为什么在1949年兵败大陆之时,蒋介石却单单杀害了杨虎城,却放过了张学良一马呢?
蒋介石在绝望之际杀掉杨虎城,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
杨虎城
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让蒋介石颜面尽失,而且还极大地干涉到了他的“剿共大业”。也许,在蒋介石的推断里,如果没有杨虎城等人发动的西安事变,那么,兵力只剩下几万人的西北红军,完全有可能被他剿灭。那么,他也将因此彻底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
所以,蒋介石对于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有多恨已经可想而知了。西安事变不但让蒋介石在国内国际上彻底丢了人,还极大地阻碍了他的“大业”。也许,1949年仓皇逃往台湾时,蒋介石还幻想过,如果没有张扬二人的西安事变,就不会有49年国民党的兵败如山倒。
另一方面,亲身经历过西安事变的蒋介石一直坚定地认为,虽然杨虎城和张学良同时发动了西安事变,但是,杨虎城才是这场事变的主谋。
蒋介石对于公子哥出身的张学良太了解了,他知道,典型富二代的张学良虽然也有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究其本质,他不过是一个做事冲动的公子哥罢了。
张学良
扣留领袖发动兵变这样的事情,单凭张学良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他也没有单独做的勇气。所以,西安事变时,很多时候杨虎城才是主谋。既然是主谋,自然“罪责”最大,蒋介石自然也会杀之而后快。
而且,相较于始终对蒋介石抱有幻想,且对于这个“领袖”十分尊重的张学良,杨虎城对于蒋介石的本质看得最清楚,所以,处理蒋介石时也更为果断。
比如,西安事变后期,杨虎城一直坚决反对贸然释蒋。杨虎城知道,如果没有书面的保证,蒋介石极有可能在获得自由之后翻脸不认人,那么,西安事变不但毫无收获,而且两人也将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所以,对于张学良多次想释放蒋介石的行为,杨虎城一直坚决反对。对此,一直亲身经历的蒋介石,对于杨虎城自然恨意更深。
不仅如此,西安事变结束之后,杨虎城的一系列行为又多次激怒过蒋介石。西安事变过程中,由于人在屋檐下,“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蒋介石不得不多次低头,并作出了一系列在他看来十分屈辱的承诺。
蒋介石和张学良
对于这段“黑历史”,蒋介石自然不愿意让人提及,更不愿意因此让自己的“领袖风采”被玷污。然而,被迫出国之后的杨虎城,却在多个场合谈到了蒋介石有所承诺的秘密。
而张学良虽然也是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谋,但是,他却与杨虎城截然不同。一方面,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远不是杨虎城所能比拟的,张学良更是多次帮过蒋介石。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嫡长子,张学良的交际圈是很广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蒋介石。所以,张学良与蒋介石的交往时间远比杨虎城早,关系也更近。
杨虎城是国民党内典型的“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杂牌军。他虽然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但是,一直活跃于陕西等地的杨虎城,与远在华南地区的蒋介石并没有多少交集。
张学良和杨虎城
而且,杨虎城加入蒋介石派系的时间也很晚,在这之前,他一直是冯玉祥西北军的旁系。直到1929年,杨虎城才因与冯玉祥的矛盾选择加入蒋介石派系行列,并因此功得以主政陕西。
但是,杨虎城之于蒋介石,只是一个杂牌军的军阀而已,之所以将陕西给他,除了酬功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蒋介石对于陕西鞭长莫及。
但是,一旦蒋介石稳定下来,解除包括杨虎城在内的军阀兵权,是他的必然决策。所以,杨虎城之于蒋介石,几乎没有多少私交恩情可言。而陕西刀客出身的杨虎城,更与蒋介石最重用的“浙黄陆一”毫无关系。
但是,张学良却截然不同,张与蒋不但关系更近,最为关键的是,在多次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张学良还曾对蒋介石给予重大帮助。
首当其冲的就是改旗易帜。1928年二次北伐之后,虽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已经占据了关内大部分地区,但是,在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多个地区,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
张学良改旗易帜
而即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依然有四大新军阀明争暗斗。所以,当时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成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但是,他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位置也算不上多稳固。
而就在此时,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的张学良,却毅然带领30万东北军和东三省宣布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
张学良的这一举动,不但极大地加强了蒋介石的威信,而且,还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全国,对稳定蒋介石的地位和威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1930年国民党四大军军阀的中原大战之中,以一敌三的蒋介石,更面临极其危急的局面。可以说,当时占据东北三省的30万东北军选择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有胜利的希望。
而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张学良选择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他挥军入关,虽然没有参与大战,但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反蒋的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因此失败。中原大战的胜利,不但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转危为安,而且彻底奠定了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中原大战
在这之后,张学良一直对于蒋介石恭敬有加,包括九一八事变之后,30万东北军之所以不放一枪就拱手将东三省让给日本人,除了张学良懦弱和保存实力的想法之外,也少不了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的因素。
所以,张学良对于蒋介石其实是有大恩的。这种恩,正是1949年时张学良幸免于难的键因素。
众所周知,蒋介石曾在青帮混迹,所以,行事风格其实颇有江湖帮派特色。他对于有恩于他的人,一直是十分宽宏大量的。
例如,在东征时期曾救过蒋介石的共产党员陈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黄埔三杰之一,陈赓一直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所以,即便救过蒋介石,他却不愿意进入蒋介石麾下,而是放弃唾手可得的富贵,开始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
而在1933年,陈赓因伤秘密进入上海治疗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得知陈赓被抓之后,蒋介石大喜过望,他多次劝说陈赓跟他走,并许诺了种种好处。
陈赓
然而,陈赓却不屑一顾,严词拒绝。按照蒋介石的一贯作风,如此“冥顽不灵”的共党分子,自然要杀之而后快。然而,面对陈赓的拒绝,蒋介石不但没有杀掉陈赓,反而在黄埔学生等人的劝说之下,默认放掉了陈赓。
蒋介石释放陈赓的行为,虽然不乏宋庆龄、黄埔学生等人的说情和施压,但是,陈赓曾救过蒋介石的恩情,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对于陈赓如此,对于张学良其实也是如此。曾多次帮过蒋介石的张学良,当然对于蒋介石是有恩的,自然,蒋介石忍住了没有杀掉张学良。
另一方面,张学良对于蒋介石的态度也与杨虎城截然不同。如同多次在关键节点上站在蒋介石的一边一样,在张学良的心中,蒋介石一直是国民政府的领袖,他也将自己视为蒋介石的部下。
张学良和蒋介石
所以,对于承认蒋介石领袖地位,拥护蒋介石的想法,张学良其实从来没有变过。即便是在西安事变时,他希望的也是逼蒋抗日,而不是杀掉蒋介石。
这也是为什么西安事变,张学良采用“兵谏”二字,而不是“革命”的原因。这也解释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选择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的的原因,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蒋介石请罪。
对于城府并不深的张学良的这种想法,蒋介石自然也是了解的。而且,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也极大地保全了他的面子,维护了他的威严,这进一步让蒋介石对于张学良的恨意有所缓解。
而且,因为张学良广泛的交际,为张学良说情的人员远远多于杨虎城。前面已提到,张学良是典型的公子哥,而且,还是一个十分任性且颇为义气慷慨的公子哥。
所以,他的交往甚广,甚至与“第一夫人”宋美龄也私交甚笃。再加上东北军的兵力和影响力,张学良的关系网远高于局限于陕西的杨虎城。
所以,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之后,蒋介石未必没有杀掉张学良的想法,尤其是1949年即将失去大陆之际,感觉无比绝望的蒋介石,在歇斯底里之下,也未尝没有将张学良一块杀掉的心思。
但是,蒋介石的身边,无论他倚之为臂膀的黄埔系,还是枕边人宋美龄,对于蒋介石杀张学良都是坚决反对的。而这些人的想法,蒋介石自然不能不予考虑,这进一步打消了蒋介石杀掉张学良的想法。所以最终,蒋介石选择杀掉杨虎城,继续囚禁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