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29更新:2022-08-20 20:44:25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炽病死,朱瞻基继位,年号宣德,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在位十年,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也是一位非常短命的皇帝。他老爹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去世,活了四十八岁。
朱瞻基这位皇帝很有意思,自号“长春真人”,善于书画,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不仅书画好,他礼遇大臣,惩治贪官,在明朝皇帝中,也算是一位相对比较贤德的皇帝。
但是,朱瞻基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他喜欢“促织”,也就是斗蟋蟀,而且热衷的有些过头,因此,他也被称为“蟋蟀天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瞻基死后,多达十名妃嫔为其殉葬,非常残忍,这也令人诟病不已。
为朱瞻基殉葬的十名妃嫔分别是:何贵妃、赵贤妃、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诸淑妃、李充妃、何成妃等。
《明史·后妃传》记载:正统元年八月,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
这可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个如花般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逼死殉葬,香消玉殒。
在朱瞻基的后宫妃嫔中,还有一位才女,颖敏巧慧,贤而有文,她的名字叫郭爱,这位才女留诗一首,颇具才气,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其诗如下:
《病革自哀》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然而,红颜薄命,郭爱入宫后不久,便染病死去,年仅二十岁,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就这样香消玉殒。
当然,郭爱的早逝,也是幸运的,不然,她很有可能会和那十位妃嫔一样被逼为朱瞻基殉葬。
此外,除了以上殉葬的十位妃嫔,朱瞻基还有两位皇后,一位妃子。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是朱瞻基的原配妻子,宣德三年(1428年)以无子被废,于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
孝恭章皇后孙氏,最开始是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被立为皇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死去。
吴氏,明代宗朱祁钰的母亲。朱祁钰即位后,吴氏被尊为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复辟,降称宣庙贤妃。
不管怎么说,让活人殉葬是非常残忍的,因此,明朝前几位皇帝大都是不人道的,特别是朱元璋和朱棣,心狠手辣,没给开一个好头。
永乐帝朱棣共生育四子五女,四个儿子当中活到成年的有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简王朱高燧。朱瞻基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结局如何呢?
朱高煦的结局,被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烤死朱高煦不喜欢读书,“性凶悍”(《明史·朱高煦传》),言行轻佻。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则随军出征。靖难的四年时间,应该是朱高煦人生最高光的时期。这期间他多次解救朱棣于危难间,使得朱棣能够转败为胜。如果不是他,靖难的历史就要改写了。面对他如此勇猛的表现,再想想身体不好的老大朱高炽,朱棣曾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鉴·卷十三》)朱棣的这句话毫无疑问加深了朱高煦内心夺嫡的想法。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立谁为皇太子呢?毫无疑问,应该是世子朱高炽。但朱高炽身体不好,太过肥胖。而老二朱高煦则不同,孔武有力,像他。朱棣内心是想立朱高煦的,但碍于长幼有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朱高炽又一直小心谨慎没有犯错。所以最终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当然了,朱高炽能上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棣喜欢他的长子朱瞻基。
储位虽定,但朱高煦并不甘心,所以迟迟不去就藩。从永乐二年到永乐十四年间,朱高煦多次谋划夺嫡,行事放纵。甚至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后来明成祖朱棣对他的行为忍无可忍,将他囚禁起来,并准备废他为庶人。在太子朱高炽的恳求下,朱棣才作罢。永乐十五年,朱高煦终于离开京城前往封地。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军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到了这时候朱高煦夺位之心仍然不死,当时他的儿子朱瞻圻就在京城,他让儿子窥视朝廷举动,还派遣心腹进京,伺机作乱。明仁宗很清楚二弟的心思,但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召他进京,增加俸禄,还赏了好多宝物。之后才让他返回封地。
明仁宗朱高炽以德报怨并没有感化二弟,朱高煦依然计划篡位。登基不到一年,朱高炽就病逝了。正在南京忙着迁都的皇太子朱瞻基连忙返回北京奔丧。国丧期间朱高煦竟然盘算着在朱瞻基返回的半路上伏击,但因为行动仓促没有成功。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继位后,对两位叔叔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都加以重赏。但朱高煦对此却不以为然,表面上很感恩,甚至提出“陈利国安民四事”,但实际上他认为他朱瞻基软弱可欺,所以他更加骄横狂妄。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他想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明宣宗朱瞻基忍而不发,派宦官候泰送上书信给朱高煦。朱高煦却狂妄的说“永乐中信谗,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徒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所欲。”(《明史·朱高煦传》)
之后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亲率大军征讨朱高煦。皇帝一来,朱高煦身边的将领都害怕了,打算抓住朱高煦献给皇帝。直到这时朱高煦才知道害怕,于是向皇帝投降。
朱高煦余党被全部擒获后,皇帝赦免了城中守军之罪。带着朱高煦父子返回北京,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圈禁在皇城西安门内。直到这时候朱瞻基也没说要杀他二叔,但朱高煦实在是作呀!
有次明宣宗去探视朱高煦,朱高煦竟然伸腿将皇帝绊倒。朱瞻基爬起来,怒火攻心,新仇旧恨一起算,命人用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然后在铜缸周围点火,燃烧木炭,活活将自己的亲叔叔烤死在铜缸里。烤死朱高煦后,明宣宗将朱高煦的所有儿子,包括之前被明仁宗派去凤阳给明太祖朱元璋守陵的朱瞻圻全部处死。
朱高燧的结局,得以寿终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老三朱高燧则被封为赵王。
和老二朱高煦一样,老三朱高燧也是个恃宠而骄的人,他曾和朱高煦合谋算计过太子朱高炽。但又和老二不一样的,朱高燧是个会变通的人。他曾因做一些不法勾当惹怒朱棣,后来也是在太子朱高炽的求情下才免受处罚。经过这件事以后,他的行为就收敛了很多。但真正让他彻底收敛的还是在明成祖在位后期的一些事。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朱棣病重。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密谋毒死明成祖,废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后来此事被明成祖知道,明成祖问他这事是他做的吗?他吓的不敢说话。后来又是太子求情,说三弟一定不知道这事,朱高燧才逃过一劫。
明仁宗即位后,朱高燧就藩彰德府。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汉王朱高煦谋反被废。之后尚书陈山建议捉拿朱高燧,理由是此前朱高燧曾与汉王朱高煦密谋过夺嫡。现在不捉拿他,不敢保证日后他不会谋反。但因为赵王朱高燧在仁宣二帝时期一直没有谋反迹象,所以宣宗朱瞻基并没有采纳陈山的意见。
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享年50岁。葬安阳县寿安山,谥号简王,由次子朱瞻塙袭封。
综上所述,明宣宗朱瞻基的两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一位被其杀死,一位得以寿终。无论是明仁宗朱高炽还是明宣宗朱瞻基,都是很仁慈的皇帝。朱高煦要不是太闹腾,也不会死的那么惨,还连累了儿子辈的全给他陪葬。赵王朱高燧就聪明的多了,知道收敛。但也是他遇到了仁慈的皇帝,换其他皇帝,就他曾与朱高煦合谋这一条,就够他受了,更别说还能寿终,最后还能把王位给儿孙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