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13更新:2024-11-24 01:22:28
预告片中,新闻播报员说“德里最盛大的比赛,明天开始——我说的是德里幼儿园招生”令人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觉得鼻子一酸。哪些父母才能赢得这场比赛呢?其实结果不言而喻。
难道平民阶层的家庭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吗?皮娅的爸爸说,“我想我的孩子进这所学校,如果我能得到首席部长的推荐信的话,我会搞定所有的签字,和所有的合法印章”;他和皮娅的妈妈打扮得珠光宝气,假装成“上流社会”的人士;当警方说“任何欺诈者都将入狱”,皮娅的妈妈阴沉着脸关掉了电视。他们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皮娅能够顺利进入“全德里最好的幼儿园吗”?
这些谜底都等着我们去电影中解开。
这部电影真正可贵地方是会让人“后怕”。
倘若依靠父母的“努力”,皮娅真的进入了“全德里最好的幼儿园”,赢在了起跑线,那也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小学呢?还有初中呢?上高中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每一次升学,电影里的一幕都要重演?总有一天,会遇到超出父母能力范围的难关。如果孩子无法如愿读“最好的学校”,这个家庭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事实呢?
电影的预告片的开篇借皮娅妈妈之口道出了千万父母的无奈:“成为这个阶级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上一所好学校”。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竞争的地方总有失败,我们每向上爬一个台阶,脚下都踩着落败者的累累尸骨。然而走到金字塔顶尖的人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在终其一生努力却依旧默默无闻的平凡中度过了。
但是,难道平凡人就不配拥有幸福吗?
当然不是!成功固然是人人期待的,但人生之路本不该只有一条。
倘若你将来为人父母,没有给孩子你憧憬的那条起跑线,不要责备自己;如果孩子没有走在你规划的那条路上,不要迁怒孩子。
生命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有多种可能,且每一种都色彩斑斓。
幸福从来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全在于你的心念之间。
《起跑线》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出身底层的印度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办法要将女儿送进名校的故事。
电影中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好的学校,安土重迁,举家搬到富人区,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只需说英文不能说印地语,聘请入学专家顾问,甚至想过行贿,最后不得不用装穷,来换取名校贫困生名额。教育已经失去了其本质,现在的教育是门生意。
影片的结尾很是耐人寻味。父亲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现象,他在所有的家长面前做了一番动人的演讲,但除了他的妻子,没有人为他鼓掌,也没有人站在他这边。“OK,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很惭愧,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现实社会就是如此,我不想拿我的孩子冒险。”坐在台下的精英父母都是人精,不可能因为父亲的三言两语就被煽动,被煽动的都是普通人。
可是,社会进步需要爸爸这样的人,他们无法改变社会,但他们也绝不会做沉默的大多数,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去影响更多人。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努力之后变成了校长那样的人,他们出身底层,终于变成了那个可以影响社会的人,可是她却想要摆脱过去,而不是改变环境,有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忘了初心最终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近些年来韩国、日本都喜欢拍这个反应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们不是拍不出来,拍的人往往不会说人话,最后都把社会题材的电影拍成了文艺小众片,比如《推拿》《嘉年华》什么的;而会说人话能迎合市场的人呢都去拍纯商业片了,《泰囧》、《捉妖记》什么的。像《驴得水》这样的批判社会问题的电影也都是好几年的舞台剧搬上来的,所以只能引进,看看别的国家的水深火热还是符合新闻联播三步曲(第三步“外国人民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