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48更新:2022-08-19 19:38:20
18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帝国的“青春期”,傲慢自负,睥睨天下,与其他关山失路,日暮穷途的老帝国相比,英国显然足够健康,能够控制任何不利局面,但就是在这种文修武备的情况下,伦敦却匪夷所思地丢掉了北美十三州。英国人始终没弄明白,帝国为何会输给一群扬基乡巴佬。
在《英国为何丢掉北美:豪氏兄弟的立场、军官团的质疑、帝国的犹豫》一文中,我们讨论了豪氏兄弟、乔治·杰曼、查尔斯·福克斯、艾德蒙·伯克之间的冲突,以及英国议会最终强制关闭“北美战争行动”议题的态度。
虽然文臣武将想刨根问底,但伦敦不想继续将帝国的“伤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想用沉默来回避颜面扫地的失败。不过,一旦讨论开始,想要堵住人们的嘴可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在“大失败”中身居要职的关键先生,他们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没有犯错,理应受到更加公平的评价,亨利·柯林顿就是关键先生之一。
在英国的政治传统中,议会的所作所为代表了最终决策,如果议会结束了一个议题,那么这就等于通过了一项强制遗忘政策,所有人最好闭上嘴。但这次关于“北美战争行动”的“闭嘴”活动却出现了一个例外,这就是亨利・柯林顿(Henry Clinton),他1782年从美国一回来,就伺机动笔写自己的回忆录。
亨利・柯林顿
1778年,柯林顿从威廉·豪手中接掌英军,正是在他的指挥下,英军彻底失去了局面控制力,所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己在战争后期的决策辩护。
柯林顿声称,自从法国介入这场冲突后,他就面临着不可逾越的困境,康沃利斯的军队在约克镇的投降并非自己的过错。但是在他的回忆录的前面部分,柯林顿回顾了纽约的行动。在向作为总司令的威廉·豪致敬过后,他讲述了一个细节,这个小插曲暗示豪在战争一开始就错过了一次大获全胜的机会。
亨利・柯林顿戎装像
柯林顿详细讲述了豪三次拒绝了他的提议的经历。他宣称,自己始终被一种信念激励着,这种信念就是“尽最大之努力以迅速扑灭这场叛乱”。所以,每当机会出现,他就会向豪进言献策。
第一次,他提议对曼哈顿北端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纽约岛上的大陆军团团围住,让他们没有逃生的希望。
第二次,他曾争取过在布鲁克林乘胜追击大陆军的机会,那时大陆军在戈温那斯高地战败后正处于溃散状态。
第三次,他建议在国王桥而不是基普湾发起进攻,因为那样可以将大陆军困于曼哈顿。
很可惜,豪拒绝了他的每一次提议。尽管柯林顿还特意表明了对豪作为总司令的权威的信服,然而他的回忆录却营造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印象,那就是在纽约的行动中,存在数次机会可以全歼大陆军,但豪都莫名其妙地拒绝了,如果三次提议哪怕有一次被采纳,这场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
柯林顿的回忆录并不是他个人的泄愤制作,而是反映了一大批英军军官对于豪的决策的消极评价,尽管军官团私下里怨声载道,但他们对那场关于“谁为英国战败负责”的大讨论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这可能跟柯林顿的去世有关。
在完成回忆录之前,65岁的柯林顿就离世了,他的回忆录一直未能出版,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经过后人编校,才最终面世。所有人都清楚,直到柯林顿去世为止,这位败军之将都认为北美失败的责任不在于他,如果当时在纽约指挥英军的人,是他而非威廉·豪,战争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虽然英军最终战败,但是斯特德曼还是想要写出一些积极的东西。他的主要观点是——司令有责,英军无罪。英军士兵完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作战勇敢顽强,不应该再为战争的遗憾结果而受到批评或是责难。
斯特德曼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威廉・豪,但他对纽约行动的叙述与柯林顿如出一辙,与柯林顿一样,斯特德曼认为豪在长岛和曼哈顿的决策大失水准,是“难以理解的”。
斯特德曼批评的重点是错失良机,即1776年11月,豪未能在华盛顿溃败的队伍穿越新泽西时追击穷寇,他认为那是最后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全歼大陆军的机会。
斯特德曼失望地的表示,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英军就错过了取胜的可能。通过他的观察,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华盛顿采取“据点战”(a war of posts)的战术,崇尚反守反击的策略,这使得英军求决战的计划不可能实现了。
其次,撤退后的大陆军有了更多的战斗经验,在此基础上锻炼了一批高职业水平的军官队伍。
最后,1778年的《法美条约》(the Franco American Treaty of 1778)为美国提供了大量财力和人力支援。
切萨皮克湾海战,法军打败英军
总的来看,这些情况的变化使得机会转瞬即逝,对于英国而言,尽管他们的军队有着英勇的表现,但帝国很难在这场鏖战中取胜了。
斯特德曼写出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受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军队认可的叙事线索,它反驳了伯克、福克斯这些反对派领袖的言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错误的行动。斯特德曼的观点与所有主战派一致,这场战争可以赢,但必须以一次致命攻击迅速赢得战争,这也是乔治·杰曼在1776年夏天极力想达成的目标。
斯特德曼,以及柯林顿的解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回避了英国政府和英王的责任,把大众的视线拉离了一个致命问题——英国那些引发战争的政策是否明智?很明显那些激怒北美十三州的政策是不明智的。而且斯特德曼认为,英国失败的根源在于1776年夏天,威廉・豪错失了歼灭大陆军的最好时机。
把失败的责任甩给一位处在争议之中的军官,这样做的好处是伦敦不丢面子。人们会想,要是豪氏兄弟能够更“忠诚”一些,他们的行动能够更主动一些,大陆军应该已经不复存在了。
柯林顿,包括斯特德曼的说法,编织了一条经得起推敲的逻辑线,这正是伦敦需要的,只要人们将怨恨撒在威廉·豪身上,那么就没有人怀疑支撑起整个帝国的某些核心理念了。当然,伦敦还是不愿意人们公开讨论这件事,毕竟英军司令的失败,也是帝国的失败。
《Rebels and Redcoats: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Hugh Bicheno
俄乌战争已经半年多了,在这半年里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俄罗斯方面是惨胜。虽然占领了顿巴斯的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等部分地区。然而目前依然还在交战之中,收复的领土很多,房屋设备,道路都已经被严重破坏了,看上去是一片焦土,即使拿回来进行灾后重建的话,也需要巨大的投资。
更不要说美国,北约,欧盟等西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阻止俄罗斯的出兵,对俄罗斯进行了没有底线的制裁,没收了他们的外汇储备以及俄罗斯寡头的海外资产。同时连续5轮的制裁,基本上掐死了俄罗斯对欧美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出口。
乌克兰方面是惨败,而且虽胜犹败。也就是说,即使乌克兰人守住了大半的国土。而且后面通过谈判还能再收复顿巴斯地区一些现在已经被俄罗斯人占领的土地。然而巨大的战争损失已经酿成,许多地方成为一片焦土,老百姓游离失所,很多乌克兰人失去了生命,很多的工厂停工停产,设备受到了损坏,外国投资都撤离了,有些专家骨干撤离以后很多高科技的产业后继无人,这些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
至于说乌克兰幕后的国家。美国现在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又是卖武器又是没收俄罗斯的资产,同时还可以高价卖给欧洲石油天然气等等。然而欧洲的老百姓看到美国人把欧盟拿来当有钱袋,把乌克兰老百姓当炮灰,总有一天会觉醒,届时美国人的发号施令就会信誉扫地没人听了。
当今社会人们呼唤着真正的建设力量。无论是俄乌双方的战后重建。还是世界其他受到俄乌冲突波及,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呼唤着我国这样负责任的大国,拯救全球的经济发展。
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俄乌冲突##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8月财经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