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12更新:2024-11-24 00:50:45
所谓“过度早教”这个提法其实不太正确。除非是提问者受国内早教中心误导,以为“早教”就是学钢琴背古诗练算术读英语什么的,才会有“过度早教”;其实,当孩子刚睁开眼,你摇摇铃是早教;孩子困了,你点一个音乐星星灯是早教;孩子会爬了,你在他面前放一个球是早教;孩子长牙了,你教他拿勺子挖饭弄得满地米粒是早教;孩子学步了,你耐心陪他推小车这是早教;孩子社交了,抢玩具或者被抢玩具你能安抚孩子让他们一起玩起来……这是早教。真正的早教,怎么也不过分。所以事实上这世界上根本没有“过度早教”这回事。我估计提问者问的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早教。首先做家长的要大致有个概念。学龄前的孩子需掌握的是学习的能力,例如对图形信息的辨识能力(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看错卷子上的问题?他不是像你批评的“太马虎”,而是幼年缺乏读图画书的训练)、耐心和专注力(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上课走神?他不是像你批评的“贪玩不自觉”,而是幼年切太多水果了导致大脑对读书这种低刺激的事情反应迟钝)。能背多少书能写多少字压根不是智商的硬指标。家长要有耐心。不能着急把该育秧的小苗直接栽到大田里泼粪灌溉吧?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给予适合时机的帮助就好了。该到孩子学习的时候,他的学习效率会很高,很快就能赶上甚至超过“早教”的同伴。孩子在3岁时学一首古诗也许需要重复几十遍上百遍,而7岁学则可能只需要十多遍(外国有相关实验,我就不代搜了)。所以干嘛逼着孩子在不适宜的年龄,费劲巴力做一件他还感受不到快乐的事情呢。(至于@kun yu 提到的,如果某个天才儿童自己愿意学习,那么家长当然也不用拦着)对比一下国外幼儿教育:在德国,小孩一般3岁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这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关于是否过度早教,分享以下几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首先,如果父母是按照孩子本身的智力情况、发育情况、个人特质等因材施教的话,就不存在过度早教一说,毕竟人跟人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认识1-10的数字要几个月,有的孩子只需要几天,所以,几天就认识数字的孩子,在同龄人还在认数字的时候,就学会了加减法,这能算过度早教吗?充其量只能算符合他个人的正常水准吧。
其次,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特别有天赋,并且兴趣浓厚,如果父母在这方面再加以引导,他的进步更加明显,这同样不能算过度早教。
我有个朋友家的孩子,从3岁就开始对化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到4岁的时候,知道大部分元素周期表,而且让妈妈买回来很多实验书和工具,一个人沉浸在实验中废寝忘食,理科出身的爸妈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教给孩子之后,四处张罗适合引导孩子的老师......这种孩子,算过度早教吗?人家明明很陶醉好吗。
最后,说一点个人理解的过度早教,应该是那种:明明孩子不爱学,不想学,也学不太懂,但是父母非要拔苗助长让孩子硬着头皮去学,结果导致过早透支了孩子学习兴趣的那种教育。
比如,很多父母觉得学编程很时髦,未来会大有前途,就非让孩子去学习编程,要知道对于不喜欢编程的孩子来说,去写那些枯燥的代码是多么的煎熬啊!
还有很多儿童情商班、儿童财商班,在我看来,都不属于这个年龄段能理解和用得上的内容,属于过度早教范畴。
儿童教育除了涉及思维、学业,还有社会化(大概指的是情商)。思维可以有兴趣就好,但是社会化需要一些边界设定。如4-5岁孩子对性有兴趣,且认知能力能够认识到非常深刻的客观的性的知识,那么我们教到什么程度,就不光跟儿童的认识能力有关。 2. 至于思维,单向度的拔尖,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如记忆力,把孩子的记忆力拔尖到【超越他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之所需】,不见得一定是好的选择,甚至时而出现负面的效果。时而让孩子以非常规训练所得的记忆力来表演一下,会否伤仲永?
而学业,问题更多,先学了未来还要学一遍的知识,且公立教育本身趣味难有保证,厌学是一个大问题,哀莫大于心死。先学,能够得到临时的好成绩,但是以后的挫败感呢? 4. 概况说,孩子成长有一个总体节奏,除非在潜质上,大部分甚至整个总体节奏都超越同龄孩子,那么是适合过早教育的,如黑格尔10岁写哲学论文。但仍然建议提供孩子自师自通的便利,而非【我灌你通】的模式,那自然地,兴趣导向变得重要。自师自通和兴趣导向还有一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