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04更新:2024-11-24 00:45:13
一个人不适合去看爱情电影,其实一个人也不适合去看悬疑犯罪性质的电影。因为「悬疑犯罪」这个元素的存在,就必须首先让观众感到好奇和猜测,进而走进导演设置的圈套里面,得到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解释。探索真相的过程,观众往往是兴奋的;而当你真的看到了罪犯撕下面具的脸,你走到那个人的世界边上,理解了他之后,又会感受一种深深的无助。这种无助,以千变万化的形式,曾经出现过在你的梦里生活里的。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很多瞬间,你是想「逃走」的。导演陈正道在这一点上,戏做得很足。《记忆大师》讲的是在未来世界,男主角黄渤由于跟妻子徐静蕾感情破碎,于是去做「删除记忆」手术,却发生意外,与有童年创伤的杀人犯对调记忆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杀人犯是一个因为童年缺陷,而心理有一定程度自闭和扭曲的人。我这里不做剧透,但是说两个细节吧。这两个地方,大部分看过的人,也不会注意到。但是在隐喻和暗示层面,它们意义重大。第一:在凶手与拥有罪犯记忆的黄渤交流时候,导演在画面的背后,安排了一段影片。这个影片名字叫《科学怪人》,这段戏讲的是男主角弗兰肯斯坦从坟墓中偷取尸体,去做一个「造人」实验的前奏。在这个偷尸体的过程中,泥土里插着一个十字架。这段画面与《记忆大师》中真正的罪犯出现在同一幕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众所周知,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被处以酷刑的。它意味着罪恶,也意味着救赎,「犯罪」与「救赎」的发生是连续性且内在紧密缠绕,无法孤立看待。但出去我们熟悉的含义之后,其实十字架还有一个不太常被提到的希伯来意义,即:神的诅咒。凡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都是被诅咒的。理解这个意义颇费脑筋。因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曾是上帝。上帝应该爱世人还是应该救赎世人,甚至惩罚世人,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但承认人类的无知与愚蠢,也就承认了天意可能的「不详」。我们引申到《记忆大师》的剧情中,就能发现,在这个意义层面,凶手,是一个被诅咒的人。
换句话说,罪犯才是这个电影里,最不幸福的存在。 导演对于他的人生,有隐隐的悲悯。在这个思路下,
我们来看第二个细节:在影片中,凶手杀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女人。这两个女人都是家暴的受害者。小时候,他跟母亲在外婆家里,醉酒的父亲突然前来闹事,还开车载着母亲和他飙车往河里加速狂奔。吓得他尿了裤子。
此时!导演给了这个孩子一个镜头——他一直在车上不停地机械摆动着自己的手指,张合张合,类似于钟摆。无独有偶,与这个镜头相似的处理方法,在许多其他导演的作品中也出现过,比如朴赞郁的《斯托克》。也就是说,凶手通过药物杀掉自己饱受家暴之苦的母亲,杀死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带走的情人,这一系列在我们看到罪无可恕的行径,在他的心里,反而是一种「拯救」。(当然,这是病态的)关于这一点,影片中还有一处细节能够解释我的观察。即当凶手来到自己暗恋多年的女人家中,并与她发生争执,将她杀害之后,留下了眼泪。
黄渤在自己记忆中看到了这所有的一切。当警察问到他当时的感受时,他只说了四个字:替她高兴。你看,对于凶手来说,他是谋杀了一个遭受痛苦的生命,但是他也「释放」了一个痛苦的生命。从世俗和法制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讲罪犯杀人即做「恶」,但往深处想,对于罪犯来说,「恶」是什么呢。我想是命运吧。他出生在一个充满暴力与妥协的家庭里,又爱上被暴力折磨且向暴力再度妥协的女人,他的痛苦是一切悲剧的源泉,而他自己又是无能为力的。
此处请允许我激动一下,我认为黄渤可能会借这部电影拿下影帝奖杯的,他所饰演的每一个身份的感觉都出来了,三百六十度的服气。在《记忆大师》里,黄渤演了两个人物。第一个是作家江丰。他本人。这个角色的立体感一般,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于老婆徐静蕾有着深沉的爱与责任,但是却面临婚姻解体的危机。,而也正是由于他疼爱妻子的惯性,在他删除记忆之后,仍然让他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去保护妻子。第二个是罪犯。本片的剪辑比较碎,由于罪犯的记忆被移植到了黄渤身上,所以黄渤也不可避免的会具备罪犯身上的狂躁和阴郁。这一点,在黄渤狱中与狱友的那一个「杀过人」的眼神里,呈现得最为漂亮。但这两个人物,其实每个人物又是多层次的。比如说,黄渤演自己本人的时候,要演深爱妻子的他,又要演,删除了记忆的他。要把握好其中细微的差别,难度真的非常大。段奕宏算是正常发挥,他的戏本来很好,但是他这个角色有点不好演,
因为要做一些误导性的东西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本身不算成功。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导演的问题,因为他在后半部分,去揭露真相的的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建立角色的另一层次性格,所以说服力不强。这也是我认为本片有问题的地方。我能理解导演在故事的最后设置一个反转的动机,他认为破案需要「一波三折」。但是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情节的编织中,而忽视了观众的情绪,我认为这对观影体验是很打折扣的。杨子珊演了两个层次的人物,也非常在线。她的表演比较收敛,但是该做的反应和情绪都很准确,很有潜力。她的角色不是很好看还是赖导演哼。连便当都领得没啥说服力。徐静蕾的演技,我一直不太认可,她基本上在我看来,只能演自己。我认为这是由于她的个性过于自我与鲜明所造成的。换句话说,王朔喜欢徐静蕾的「飒」,进而希望徐静蕾能够成为70后中国女性的代表,但他不知道的是,徐静蕾之所以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恰恰也是因为她的「飒」。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演员这个东西,其实是个弹性十足的筐。一个好演员之所以好,她得在能够演绎自己的第一自我的基础上,还能演绎第二自我。也就是说,你除了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演绎,还得能脱离自己表现出剧本里导演描绘的那个,被想象出来的人。这里,《记忆大师》中徐静蕾的角色,是符合她的第一自我的。女主角的性格要强,知性,又烈又钢,又柔又痴,她做得挺到位的。这一点上,陈正道看得很准。所以徐静蕾出来的感觉挺不错的。
我只想说一下结尾。因为在剧情反转之后,我原本对本片的评价是有多拉低的。因为我认为本片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有一些剧情的发展是生硬的。而这个结尾,让我停住了。我们知道,《记忆大师》是一个好人与坏人交换记忆的故事。我们也知道,按照我们审查的路子,坏人最后一定是不得善终的,好人最终会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导演匠心独运地将坏人的记忆留在了好人黄渤的身体里,让这个纯粹的好人,带着一点「坏」的基因,永远地生活下去。这里的处理,
我猜测导演或许不一定是有意的,但却让我想起了一部我很钟爱的电影,名字叫《赛末点》。在赛末点的故事里,也有杀人犯罪的元素,但是导演伍迪艾伦却没有让坏人得到应得的惩罚,而是让他带着那份罪恶永远永远地活下去。这两个故事,都是没有真正与「恶」和解的。也是没有跟自己和解。当然故事梗概也是有必要讲讲的,以罪案片的模式,我人为的把本片分为三个部分:1案发,2展开,3结案。案发当然是指在“现实时间”上发生的李慧兰一案,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此案的场景。在这个案子后,又牵涉出另一桩案件,大部分时间里,观众搞不清楚两个案子的关系。这是叙述上的刻意为之。说回结构,以105分钟的净片长看,每个部分在35分钟上下。前两个部分剧情的推进依靠江丰的回忆,案子的轮廓被逐步拼凑。第二部分的末尾,大概70多分钟,抛出一个伪结论(凶手女性说),在这个伪结论下开始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中段,伪结论开始动摇进而被推翻,之后是真相的呈现。凶手从未知男性变为女性姗姗最终是警官沈汉强,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