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24更新:2024-11-24 00:44:53
1-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影节可以说是华语电影的一块“福地”,年年都有华语电影人获奖,华人影帝影后一大堆,当然不是说它的评奖不公正,只是在国际a类影展中它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不够“逼格”(对比欧洲三大影展而言)。
2-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影节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电影节,近年来颇得关注,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
3-长春国际电影节
虽然打上了“国际”两个字,但只是一个华语电影人自己玩的奖项罢了。
4-澳门国际电影节
呵呵~“野鸡奖”。
5-中国电影金鸡奖
金鸡奖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鼓舞了一大批内地电影人,它的评奖风向偏向于红色政治题材,即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正能量,金鸡奖之前是只评选内地电影的,但如今它也做出了改变(国家广电总局过审获得龙标就可参选)。
6-香港电影金像奖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辉煌时期,金像奖是极具权威性的,但自21世纪起,香港电影受金融危机,电影人才断层,逐渐没落;偶有佳作,但也不复当年盛况,再加上金像奖固步自封,影响力更是逐年下降。
7-台湾电影金马奖
金马奖是华语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创办之初只为鼓励台湾电影人,但随着台湾电影市场的没落,它开始面向所有的华语电影,许多优秀的电影人在金马奖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张彻、胡金铨、侯孝贤、王家卫、李安、吴宇森、张曼玉、周润发、梁朝伟、陈冲……个人觉得相较于金鸡、金像,金马奖的包容性更加广泛,也更加权威。
8-华表奖
政府奖,每部电影来个奖以资鼓励。
9-百花奖
大众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嘛,但近几年评选有失水准。
10-华语电影传媒奖
媒体评选,两岸三地电影均可参选。
金马奖的评审制度类似于各大电影节,初选影片由专业影评人等选出,终选是金马委员会选出的评审团,某位评委会主席带领各位评委,一般有十来人,其中包含了导演、实力演员、影评人等各个电影的工种的专业人员参与,并且囊括内地和港台的人员参与。2017年第54届金马奖的主席是著名导演吴念真,第53届评审是许鞍华,之前李安、刘德华、陈冲等都做过金马奖评审委员会的主席。
金马奖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是华语片,无论来自哪个地区,都可以参赛,比如第50届最佳剧情片的得主《爸妈不在家》,是来自新加坡的小成本作品。现在参赛片逐年增长,2017年金马奖参赛片有两百多部华语片,数量上超过两年举办一届的金鸡奖。虽然台湾是小地方,而这样的大格局也是金马奖成为最受瞩目的华语电影奖的原因。
金鸡奖的评选范围具有区域性,2005年前提名影片和电影工作者必须为中国内地籍,2005年后将港澳籍电影工作者纳入评选范围,但凭借提名的影片制片方必须有中国内地参与。中国电影金鸡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
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百花奖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百花奖与金鸡奖、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内地的金鸡奖,金鸡奖参赛片的条件是在内地上映过的,这无可厚非,奖项归属也是由一定说服力的,并且会惊现一些优秀的小成本影片,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评审的规则....此外,电影的入围片也有一定的主旋律色彩,颁奖典礼也堪比春晚,大家可以看看金鸡奖和金马奖的颁奖典礼,对比其差距。